-2025-
07/15
11:13
锻造高素质的荆州检察队伍 服务保障支点建设
荆州检察机关以当先锋、争一流,全力服务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新时代荆州检察人才培养工程为引领,以“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政治引领铸魂、专业赋能提效、人才工程固本三个方面,全面提升检察队伍的能力水平,为服务“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政治引领
筑牢服务“支点建设”的思想根基
构建理论武装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必学内容。
2025年以来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专题讨论5次、专题辅导2次,各支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8次、专题讨论4次、主题党日活动7次。通过春季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等形式,推动干警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转化为服务支点建设的实际行动。
深化作风建设与纪律教育。市检察院党组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紧扣“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关键,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警示教育大会、专题党课辅导等形式,让干警在思想上有触动、觉悟上有提升,在学中知敬畏;找准找实影响检察机关作风建设成效和履职办案质效的具体问题,形成领导班子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5条、集中整治台账5条,领导班子成员查摆问题清单21条,个人整治台账18条,坚决做到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不避重就轻,在查中找差距;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在学中查、在查中改,紧盯问题抓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确保干警以优良作风投身支点建设。
大力开展“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活动。聚焦建功“支点建设”,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警开展研讨,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检察长谈支点建设”专栏,刊发市县两级院检察长文章,营造浓厚氛围。
常态化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 活动,荆州区院干警石巧在全省检察机关“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暨“服务支点·建功有我”故事汇活动中,以鲜活的办案故事和深情的讲述荣获二等奖。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组织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品牌汇报展示活动,来自全市检察机关的10个品牌涵盖了党建、刑事、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新闻宣传等多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检察工作与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民生关切、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突出了全市检察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蓬勃张力,全面展示了在服务保障“支点建设”中的“荆州检察担当”。
聚焦专业赋能
提升服务“支点建设”的履职本领
丰富培训载体多元赋能。充分运用“荆检讲堂”“青羽学堂”“学员即教员”等多形式、多层级教育培训载体,推动干警能讲会干,促进其综合发展。今年以来举办“荆检讲堂”8期,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党校老师、业务骨干等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政策理论、舆情应对、检察理论知识、实务办案等,有效拓宽干警的知识视野,提升了综合能力。
举办“青羽学堂”2期,市检察院青年干警登台授课,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干警的创新活力与热情。以部门为单位开展“学员即教员”专题分享会18次,干警结合外出培训学习经历,讲述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收获,实现一人培训、多人受益的学习效果。
强化实战实训与业务竞赛。聚焦公诉人核心能力提升,接受最高检第六评议小组在荆州开展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和在全市检察机关组织“推门听庭”,以“庭上见真章”的真本领锤炼司法为民的“硬功夫”。落实“检察官教检察官”制度,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刑事执行检察、侦查等条线业务培训由资深检察官化身“实务导师”传帮带,分享办案经验和技巧,以讲促学共提升。积极推荐干警参加全省检察机关涉外人才英语比赛和“讲好新时代中国检察故事”英语演讲比赛,力争培养出更多全能型的业务尖兵。
提升专业领域办案质效。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等支点建设重点任务,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专题培训,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能力。引导干警树立精品意识,成立案例和文书评审管理委员会,在办案中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和优秀文书。一体抓好“三个管理”,召开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会议、业务质效分析研判会、案件质量评查委员会等,强化分析研判,提升监督准度,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各方面。
实施人才工程
夯实服务“支点建设”的组织保障
构建梯次化人才培养格局。制定《新时代荆州检察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及八项配套措施,聚焦45岁以下中青年干警,重点加强检察业务、理论研究、数字检察、综合行政等四类人才培养,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培养不够等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4人入选全国检察人才库、45人入选全省检察人才库、4人被评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16人被评为全国、全省检察业务标兵、能手,建立完善市级检察人才库并入选148人,以全国、全省检察业务专家为引领、省级标兵能手为主体、市级业务骨干为基础的荆州检察人才格局已初步形成。
完善人才选拔与储备机制。着眼荆州检察发展需要,优化 “外引内选” 模式,全市检察机关统筹招录检察官助理、检察辅助人员,推进系统外人员横向交流,引进知识产权、数字检察等紧缺人才,有效改善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检察官初任遴选、逐级遴选工作,动态调配员额配比,做到把精干力量真正遴选出来、晋升上来、配在一线。
强化人才实践锻炼与激励。突出复合型领导人才培养,定期梳理检察机关干部年龄、学历、任职经历等情况,加大基层院班子成员交流使用力度,7名同志进行上下交流调整。强化年轻干部优培优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岗位任职培养,交流轮岗使用5名中层干部,先后选派10名优秀干警在专案、巡察、信访、流域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一线交流锻炼,让干警在复杂环境和重大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坚持以实绩为导向,市院机关每季度开展 “荆检之星” 评选活动,不断激励全体干警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工作标杆、增强服务“支点建设”的内生动力。
荆州检察机关通过政治引领、专业赋能、人才工程 “三位一体” 的系统建设,推动干警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全面提升,为 “支点建设” 提供了坚实的检察人才支撑。下一步,将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持续推进队伍建设,努力在服务保障支点建设中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人才支撑和精神动力。
稿件来源:荆州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