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2025-

08/05

10:45

用法理与温情 共筑家事“连心桥”——记天门市综治中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胡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和谐,才能推动“大家”安定。

在天门市综治中心,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胡妮以法律为基石,以情理为纽带,在家长里短、剑拔弩张中搭建起一座座通向和解的桥梁,守“小家”和谐、护“大家”安定。

作为湖北晨睿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胡妮的履历写满了专业积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背景,横跨刑事辩护、民事侵权、劳动争议等多领域的丰富实战经验,使她成为全市司法系统公认的行家里手。


2023年,胡妮带着20多年法律实务的厚重积淀入驻市综治中心时,她敏锐意识到这里将是社会治理的“神经中枢”。而这个集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于一体的枢纽平台,将赋予她更广阔的工作维度。

综治中心汇聚基层治理的千头万绪,胡妮常要面对情与法的辩证。2024年初,一桩因流言蜚语引发的亲属伤害案陷入僵局。村民陈某认定堂侄李某散布其闲话,争执中被李某用砖块砸成轻伤二级。双方在社区、派出所多次调解未果,李某被刑拘,赔偿陷入僵局。

当陈某找到胡妮时,案件已拖延五月之久。她迅速介入,凭借对刑民交叉程序的精准把握,高效对接李某的辩护人,清晰指出拖延对双方的不利后果,聚焦赔偿核心诉求。仅数日内,双方就达成协议,赔偿款当场履行。一场几乎要撕裂亲情、耗费极大社会成本的冲突,因胡妮的专业斡旋而高效化解,这正是专业力量在综治平台释放的效能。

法律是准绳,但家庭矛盾的坚冰往往需要温情来消融。胡妮深知,家庭矛盾的冰山之下,常潜藏着情感纠葛、心理郁结、经济压力甚至代际冲突,冰冷的法条并非万能钥匙。在调解室这个特殊“诊室”,她将法律人的理性与女性的细腻感知力相融合,在调解中注入浓浓的人文关怀。

去年10月,外地来天门务工的张某满面愁容踏入调解室,因妻子樊某和母亲长期因琐事发生矛盾导致家庭濒临破碎前来求助。在了解到矛盾主要原因来源于婆婆对小两口生活的过多干预让远嫁的儿媳深感孤立与委屈后,胡妮并未急于调解,而是敏锐地指出症结在于家庭结构失衡,安排全家共同到场调解。

她分别与三方进行了深入恳谈:引导婆婆理解边界、体谅儿媳不易;帮助丈夫认识自身在平衡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倾听妻子的委屈并给予支持。最终三方坦诚交流,婆婆承诺减少干预,夫妻重拾经营婚姻的信心,一家人带着释然的笑容离开。

在综治中心这方天地,胡妮日复一日地面对着焦虑的面孔、激动的诉说甚至失控的泪水。调解室那扇门开合之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然而,当看到积怨多年的夫妻破涕为笑,反目的亲人握手言和,濒临离散的家庭重获完整,这份成就感无可替代。

胡妮的身影从未局限于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她深知,源头预防与法治素养提升是减少纠纷的根本。她频繁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法律讲座、提供免费咨询,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田;在12348法律咨询热线值班,为电话那头素未谋面的求助者提供专业指引……

从法庭上据理力争的辩护律师,到综治中心内循循善诱的调解专家,从专注个案胜负到助力社会治理,胡妮的舞台在变,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赤诚初心始终不变。

荣誉等身,初心如磐。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湖北省金牌调解员的光环之下,胡妮依然日复一日在综治中心这方天地奔走,用法理与温情滋养无数家庭。她表示,将始终在综治中心这块社会治理的基石之上,一砖一瓦加固家事“连心桥”。


稿件来源:天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