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

-2020-

10/29

11:38

武汉青山区“七五”普法提交高质量“期末答卷”

2020年9月1日,是武汉市中小学生线下开学的第一天,李倩家孩子今年是钢花小学一年级新生,除了语文和数学课,还有一门“道德与法治”课。

9月4日,一场围绕《民法典》的主题法治讲座在青和居“开课”。市人民检察院下沉干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宗旨、法典生成的时代背景和依据等方面进行阐释,应邀出席的法律专家则对离婚冷静期、个人信息保护、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新增遗嘱形式、高空抛物责任判定等进行了重点介绍,青和居50余名居民参加这场讲座。 

“《民法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居民杨女士坦言,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自觉养成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9月15日,青山区普法办在武汉华创源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为各中小企业举办“开展法治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民法典》进企业”专题讲座,按照典型合同、新增合同等进行了分类讲解,结合常用购房、购车、工作合同等实例,将合同编的十五个亮点做了通俗易懂的阐述。企业负责人现场对合同的规范使用、签订及审查进行详细咨询。 

这些,都是青山区普法工作常态化一个缩影。

“七五”普法以来,青山区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以服务中心大局为主线,在全区逐步实现“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重点对象学法全覆盖、法治阵地建设全覆盖、社区(村)法律顾问全覆盖、互联网公益普法全覆盖。

党建引领基层普法

五大载体构建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青和居构建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青山,作为华中地区最大棚改回迁区域的青和居片区,是矛盾问题最集中、居民群众最困难、创新社会治理最有挑战性的地区之一。 短短几年时间,青和居社区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以自治为主线,以法治保底线,以德治树高线,构建“三治一服务”立体化治理体系,其基层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用心用情地做好人的工作,让青和居真正成为亲顺和美的“亲和居”。

2020年7月2日,“好样的工作队”成员胡继桥,与青和居社区网格员朱明霞一起入户巡查,了解居民生活情况。看到戴爹爹身体残疾,一个人带着孙子,家中杂乱,胡继桥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一番收拾,家中焕然一新。

青山区创新打造“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大食堂”等五大载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力量向一线下沉。

 “顺顺吧”人民调解工作室

青和居是最早实现律师天天见的社区,群众走出家门,就能享受暖心的法律服务。社区律师实现“天天见”后,潜移默化提高了居民的法制观念,一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已蔚然成风。同时,青和居通过“天天敲门组”“顺顺吧”等载体,优化社区服务,深受居民欢迎。

青和居在青山的西部,与它遥遥相望的八吉府街位于青山的东部。这里设立的“村官大讲堂”开展一系列普法工作。

2019年11月,300名村干部和村民齐聚大讲堂,认真学习了法律专家讲解的《新修订土地法解读》。通过讲座,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深入了解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农民利益的重大影响,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宅基地的买卖以及村民哪些待遇应该享受等关心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在这方面的法律困惑。

“村官大讲堂”正是为了解决村民土地流转、村民待遇、房屋拆迁等社会矛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专门在青山东部村湾开展的一项普法活动,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带头人。

有效化解了纠纷,依法打击非法传销及黑恶势力,村民信访不信法的观念逐步扭转,社会治理呈现良好的局面。

每个执法者都是普法人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

说起青山,大家都会想到十里钢城。现在的青山逐步实现动能转换“转”出发展新天地。“来武汉,第一站就落脚青山”这是很多外地来汉人员的体验,而青山的法治建设,普法工作也体现了一个“转”字。

走进单位是工作人员,走进小区街道就是普法工作者。青山将“谁执法谁普法”深入贯彻到工作中,无论是司法所调解纠纷,还是城管队员上街执法,他们都有一份责任清单。

去年3月15日,青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开展大型咨询宣传活动,现场普法展板就有2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现场接受咨询2000余人次。

而在抖音中搜索“平安青山”,可以看到青山公安分局发布的大量普法视频。其中一篇介绍“高空抛物”的视频阅读量过万,网友留言,“高空抛物必须严惩”。

在青山,全区82家单位形成责任清单,设置共性目标85个,个性目标92个,涵盖了全区执法、司法、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五年来,青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机制。与此同时,青山区还完成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全覆盖,全区无纸化参学率达到100%。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定落实普法责任清单,精准服务中心工作,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面向社会开展普法,真正落实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2020年,青山区将优化营商法治环境纳入依法治国专项考评细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普法责任清单,精心谋划,全面部署,为辖区内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家门口的法律顾问

多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普法

动一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完成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多个服务,而且线上有8700多名律师参与咨询。2018年,“青山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试运行,青山基层社会治理开启互联网模式。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有30000名粉丝入驻,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居民群众的法律需求,社区律师可以开展针对性法律宣传,实现精准普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法律需求。入驻该平台的,还有青山区普法成员单位,并进行了平台业务培训。

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型线下普法活动难以开展。区各普法单位充分挖掘新媒体宣传阵地,制作“疫情微课堂”通过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QQ群、微信群、微邻里、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普法网、抖音小视频等多种媒介向群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控法》《税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新冠肺炎防控小常识,为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青山区顺应新形势下普法要求,在传统普法形式的基础上,创建了普法微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漫画等形式组织开展灵活、生动的法治宣传,网络法治宣传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目前,青山区已建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16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三级联动”的法律服务平台构架,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钢花村街首先在123社区定期请专业法律人员为社区居民释难解困,建立全市第一个社区“法律门诊”,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被称为“武汉社区司法新模式”。

家、校、社会全参与

“法护青芽”为孩子们竖立法治防火墙

“法护青芽”在“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展示

2017年全省“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护青芽”普法工程集中展示活动在青山区举行。2019年,以司法局“法治进课堂”、区法院“为了明天”、区检察院“丹青工作室”、团区委“四点半学校”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特色为依托,青山区进一步深化了”法护青芽”,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普法机制。

目前,青山区的24所小学已全部落实了“人人有法治书、月月有法治课、班班有法治教师”,实现了小学法律进课堂全覆盖。区司法局还将自编教材《小学生法律意识养成读本》纳入全区24所小学三至五年级课堂教学,定期会同区教育局深入学校了解课时、师资配备和教学情况,及时督促没有落实的学校加强整改,保证“法治进课堂”不走形式,落地见效。团区委进一步完善社区 “四点半”学校工作制度,聘请社会志愿人员加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年开展普法宣传120余场次。

区检察院将“法治进校园”工作与监督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相结合,由检察长、6名资深检察官、6名检察官助理兼任“法治副校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受众人数达一万余人。

青山区自编的《小学生法律意识养成读本》

为了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普法,青山区还专门录制《小学生小明的一天》《珍惜青春 远离校园欺凌》《我的身体我来守护》等精品课程,在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四点半学校开展防校园欺凌等主题巡讲,实现辖区内小、初、高、职高等各类学校的全覆盖。

“法护青芽”还走进了《长江日报》手机移动端新闻直播间,通过时下最流行的手机直播形式进行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

文化阵地丰富多彩

法治群星涌现十里钢城

南干渠法治文化游园成居民打卡地

每天清早,家住八大家花园的万先生送女儿上学时都要经过“南干渠法治文化游园”。游园中晨练的市民三五成群,时不时停下脚步,查看雕刻着“法治青山、平安青山”的石柱。

近年来,青山区致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先后将“青山区法治文化公园”和“南干渠法治文化游园”建设纳入政府十件实事,采用“众筹规划,分期建设”方式,以省五星级法治文化阵地标准高质量打造建成。现在的南干渠游园已成为普法和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游园占地面积近9000余平方米,分为三个功能区:普法小广场、法护青芽体验区、普法专栏区。游园内根据各时段社会法治需求不断更新法治宣传内容,近20万居民群众身临其境感受法治文化熏陶。

2020年6月1日上午,一堂法治教育课在青山区法院“亲法空间”开展,这也是当天成立的“乐军法官工作室”的第一次普法活动。“亲法空间”是青山区人民法院结合青山十里钢城这一特色打造的法治教育基地,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模拟等多种方式,让法律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

五年来,结合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青山区还组建了青山法治文艺轻骑队,自创《宪法之歌》、慢板《扫黑除恶责任重》、小品《懒汉脱贫》等26个不同法治曲艺节目,进社区(村)、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地举办法治专场演出125场,普法受众5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山,涌现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法治明星。被居民亲切称为“铃铛姐”的钢花村司法所所长亢玲,31年扎根基层,化解矛盾,乐当百姓的“解铃人”,荣获“全国调解为民好榜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湖北省先进工作者、 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十大基层法治人物”等; 吕向东,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校长, 荣获武汉市首届“十大基层法治人物”;李桂平,青山区税务局法律顾问,荣获武汉市首届“十大基层法治人物”……

亢铃荣获司法部”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称号

“七五”普法以来,青山全区普法工作坚持创新先行,抢占普法阵地,以新形式、新平台、新内容、新主题深化依法治理,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实现区级阵地有特色,部门阵地有亮点,社区阵地全覆盖。

普治并举,青山区以全民大普法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谋划实施“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宜业宜居新青山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这是青山区“七五”普法交出的高质量“期末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