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

-2021-

04/08

03:20

立足“三个深化”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激发多元解纷新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近年来,襄阳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法院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让大量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诉前。

深化诉源治理

加强纠纷预防体系建设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委始终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作为深化市域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多元解纷工作进行制度设计和工作部署。全市法院广泛对接调解组织,努力为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解纷服务。

织密纵向到底的治理网,依托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58名人民法庭庭长担任辖区乡镇的综治领导小组成员。襄州法院张湾法庭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机制建设,和基层干部一起排查纠纷苗头、参与矛盾调处。2019年,该庭以审理某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纠纷案为抓手,联动基层力量将上千起同类苗头性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织密横向到边化解网,针对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广泛成立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目前全市共有调解组织203个,人民调解员11272名。全市法院与这些调解组织先后签订合作协议77份,引进103个调解组织进驻法院,开展诉前联调。

2020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议并推动将“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市平安综治考核,并对各地方各部门有5分的考核权值,使法院参与、推动等作用的发挥有了强有力抓手。推动将“和谐无讼”工作嵌入全市平安创建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调解组织和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让纠纷化解成效与绩效补助挂钩,实现“多调者多得、少调者少得”。

深化多元共治

加强诉前解纷体系建设

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更多解纷资源汇聚线上。目前,全市法院已引入77个调解组织、187名调解员入驻平台,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26倍、23倍;通过该平台收案15641件,比2018年增长了680倍,其中调解成功12271件,成功率78.5%。通过移动微法院、微信平台等多种线上方式提供“云”上服务,在去年疫情最吃紧的2至4月,全市法院线上调解案件263件。其中高新法院团山法庭线上成功调解一起一方当事人在美国的“跨越半个地球”的婚姻家庭案件,得到当事人好评。积极推进在线办案,老河口法院敲响了疫情期间全省法院网上开庭“第一槌”,全市法院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电子送达等指标均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加强驻法院民商事调解委员会等线下解纷平台建设,强化经费保障,争取财政资金267万元,更好地保障民调委解纷作用的发挥。2018年、2019年、2020年,民调委受法院委托委派调解,分别调解结案2683件、3083件、3481件,各占当年民商事结案总数的5.6%、5.8%、7.0%。加强巡回审判解纷平台,为每个法院配备两台巡回审判车,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展就地解纷。创新线下解纷方式,通过党员“双报到”平台深入社区化解纠纷110余起、提供司法服务160余次。打造为企解纷平台,“助企解纷”“走访解难”“送法解困”等服务行动在全市法院广泛铺开。今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与市工商联共建以“商会调解委员会全覆盖”为核心的5项工作机制;与市银保监分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市金融消费保护与纠纷调解中心,共同化解金融纠纷。

高位推动“法院+工会”工作,在全市法院全域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成立以来,全市“法院+工会”工作室共收案998件,结案891件,其中调解成功324件,调解成功率36.4%,为劳动者讨回报酬1921万元。“法院+工会”工作入选湖北省自贸片区第五批实践案例。深化家事纠纷特色调解平台建设,宜城法院的“家事司法维权中心”持续发力,化解了大量的家事矛盾纠纷,受到最高法院肯定和表彰。深入开展律师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2018年以来,律调室共收案5006件,调解成功1617件,在诉前调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速裁快审

加强分调裁审体系建设

通过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与各专业调解、基层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2020年,全市法院共分流民商事案件45024件,占当年受理民商事案件总数的89.8%;其中,分流至各调解组织的案件有15641件,调解成功12271件,占当年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结案总数的24.8%,1/4的民商事案件在诉前得到了化解。

樊城法院民商事速裁团队在2020年收案2090件、结案2021件,分别占该院民商事案件收、结案数的32.2%、35.1%,平均结案时间6.7天。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探索知识产权案件“简案快办”改革,实现了90%的知识产权案件在3个月内审结。高新法院实行刑事案件繁简分流,2020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344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84.3%,平均审理期限20天。

抢抓江西法院对口援建机遇,在全省法院率先运行收转发E中心,为当事人和法官在立案、庭审等方面,提供集约化、智能化服务,让纠纷化解更加方便快捷。深度运用类案推送、文书纠错、语音识别等智能辅助系统,用好电子送达平台,开展邮政集约送达,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大力提升多元解纷质效水平,截止3月16日,中院诉服质效得分在全国410家中院中名列第一。

下一步,襄阳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水平。一是提升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更加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优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诉调对接,深化案件繁简分流,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三是健全解纷载体。强化纠纷化解平台建设,激发平台效应、提升解纷效能,夯实诉服中心一站解纷功能。四是提升诉服水平。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畅通线上线下非诉讼与诉讼平台对接渠道,努力让人民群众解纷“只进一个门 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