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9/01
14:19
丹江口法院:创新方式强基础,一庭一品促发展
丹江口市人民法院现有人民法庭6个,人员33人。近年来,全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强基导向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从发挥法庭职能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治理出发,以“一庭一品”新理念、新思路,因地制宜的推动人民法庭“三平台一阵地”(法治服务平台、诉源治理平台、诉调对接平台、普法宣教阵地)建设,努力将法庭打造成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乡村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和法院优秀干警成长的摇篮。
明确全新定位,打造一庭一品亮点
突破法庭区域限制,成立城区专业“女子法庭”,将涉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未成年人保护案件、校园普法宣讲等工作划归由法庭管辖,不断提高家事审判工作水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保护区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对辖区内涉环资类案件实行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形成“法庭+基地+三区”的立体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即以生态环境保护法庭为中心,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补充,辐射补植复绿、增殖放流、野生动物放生区),切实扛起“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
以服务旅游经济发展为抓手,突出武当山法庭旅游审判特色,在武当山景区设立固定巡回审判站,着力打造站、点、线、员四位一体的便民网络,采取“就地审理、就地调查、就地调解”的方式,实现旅游纠纷案件“短、平、快、稳”的办案效果。
在百亿工业园区六里坪打造服务营商环境最优法庭,创建“6+X”工作机制,对涉企业纠纷的案件“接待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调解优先、保全优先、执行优先”,对财产保全措施秉承善意审慎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营造亲商、护商、利商的司法环境。
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习家店法庭全力服务农村农业产业化,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参与社会矛盾排查、指导诉前纠纷化解等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针对辖区移民较多现状,打造浪河便民利民人民法庭,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凝聚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合力,推动涉移民纠纷高效、有序化解。
着力于诉源治理,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在人民法庭管理辖区内共设立巡回审判站10个、诉讼联络点11个,聘请诉讼联络员10人,搭建以法庭为中心,站、点、员为补充的便民诉讼和调解网络,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创新参与乡村振兴思路,把人民法庭打造为基层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由当地政府选派各村后备干部定期到法庭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以法律轮训方式,培育乡村干部的法治意识,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着力于队伍建设,打造“80”后年轻法庭
新选拔5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80”后优秀干警担任人民法庭庭长,充实人民法庭人才队伍力量。同时,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注重优先提拔使用有法庭工作经历的同志,通过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让广大干警切身感受到法庭工作有干头,个人成长有盼头。今年全院有22名年轻干警主动要求到法庭一线工作,法庭队伍轮转呈现出由“要我下”变成“我要下”的良好态势。
通过构建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格局,2020年以来丹江口市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共诉前协助政府化解矛盾纠纷198件,2020年度法庭受案同比下降20 %。2021年以来,法庭共受理案件1395件,审结1055件,结案率为75.6%,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贴近群众就地化解纠纷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