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

-2021-

02/25

10:24

 武汉黄陂朱铺:一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成功密码 

油亮整洁的柏油马路、宽敞气派的百姓舞台、庄严肃穆的党史教育馆,与一栋栋漂亮的小楼相映成趣……迈步在黄陂朱铺村,仿佛进入了一座现代化小镇。新年伊始,长江日报记者多次踏访与湖北孝感杨店镇一桥之隔的黄陂朱铺村,倾听村民述说这里的发展变化,很难将眼前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与曾经的负债累累、面貌涣散联系在一起。  

2015年12月20日,38岁的共产党员朱俊刚听从组织召唤,回到自己的家乡担起村支书重任。5年来,他带领全村“听党话跟党走”,全力锻造干部的样子、党员的样子、党支部的样子,凝聚全村强大力量向前奔。 

兼职变全职 服务暖起来

村干部就要有村干部的样子  

2015年11月,朱俊刚接到李家集街党组织电话,希望他回朱铺村干村支书。  

朱俊刚是海军工程大学计算机硕士、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那时,他经营着一家保安公司,年收入超3000万元。而当时朱铺村环境差、风气不好。

新年伊始,朱俊刚(右三)走村串户了解村民家庭基本情况,听取村民意见。

亲朋好友坚决反对,朱俊刚也思考良久。一位老领导对他说:“如果你能把朱铺村的事办好,就没有你办不成的事。”这话激起了朱俊刚的斗志。“我时常想,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其实被需要和被尊重是价值的另一种实现,再说时代发展到今天,农村大有可为”。   

朱俊刚回乡任职引起不小轰动。村干部们嘀咕“又是博士,又是老板,回来镀金的吧”,村民们心想“回来捞钱的吧”。

走马上任第一天,朱俊刚记忆深刻:“村委会门前屋后杂草长了半人深,办公室到处是蜘蛛网,几个村干部脸上表情复杂。”

简单自我介绍后,朱俊刚带头做起卫生,安排第二天开会。村干部一脸惊诧。此前,村干部都是“兼职”,村民要盖个章得上村干部家。

“村干部要有村干部的样子。”第一次开会,朱俊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公开承诺:全职上班、不在村里做工程、不为亲属谋利。他要求村干部实行严格坐班制,双休轮流值班。

他定下规矩:不收村民礼、办事不踢球、遇到难题不喊苦;建立“首问责任制”,谁先接待谁负责,能办马上办,不能办的耐心做好解释,要让村民心情舒畅地走出村委会。

村“两委”和村民严重脱节,朱俊刚下决心解决。“村民不来,我们就下去。”他带着村“两委”下村湾,挨家挨户了解情况。

村民最怕暗箱操作、优亲厚友。记者看到,现在村里设置了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将应该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一律进行阳光操作,满足村民知情权。

为让赶“露水集”的村民办事找得到人,村委会将夏天上班时间提前到7时30分,冬天提前到8时。

为了不让村民办事多跑路,村委会配了3台打印机,免费为村民服务,村民再也不用跑到5公里外的方安集去打印资料了。2020年疫情期间,村委会为孩子们打印网课教材就打印了几大箱,都一一送上门。

“原来有事找村干部总说办不了,大家心都凉了,不是万不得已根本不愿找村委。现在我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村委会去拉拉家常。”村民余青荣说。

身份亮出来 遇事站起来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

“有的党员没有威信,没有担当。”朱俊刚下决心改变。  

为唤醒党员意识,2016年元旦前,朱俊刚召开回村后的第二个会——党员大会,全村51个党员只到了20人。

“他带领大家宣誓,还搞就职演讲,跟大家保证要解决哪些问题。”党员盛建军回忆说,“感觉很新鲜很奇特,就像一股清流。”在这之前,1995年入党的他参加党组织活动总共不过五次。“我都快忘了自己是个党员了。”

阳光下,村民们一边锻炼一边拉着家常。

将老村委会改造成党史教育馆,是2017年朱俊刚深思熟虑后的一个大动作。记者看到,党史馆前“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朱俊刚说:“我喜欢党史,高中时就酷爱看革命年代的作品,我们党在面对挫折时总能不断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走出困境,这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力量。”

党史教育馆开馆当天,村党支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当时的预备党员、现任村委会副主任盛锦花入党宣誓,“举起右手的一刹那,我感到无比的神圣!”而一些老党员眼里满含泪花。 

有了学习阵地,朱铺村的党员活动红火地开展起来,到党史馆开展“三会一课”、开展革命题材的故事会、观看红色电影……形式丰富多样。    

原村委会副主任盛祥华说:“党组织活动多了,党员的凝聚力强了,原来党组织生活一年一到两次,参加党员不到三分之一,现在一说开党员大会,在家的党员全到,个个精神饱满,在外工作的党员都线上参加学习。”

后来,村里和盛锦花一样加入党组织的还有5人,他们都是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人。

为强化党员意识,朱俊刚每月都召开党员大会,传达党的政策精神,组织学习讨论,党员逐步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

老党员盛全春快80岁了,考虑到他腿脚不好天气又冷,村党支部在春节前两个月没有喊他参加活动。盛锦花去看望他,他急得掉眼泪:“党支部是不是把我给忘了?活动都不通知我了?”盛锦花解释后,老人这才放下心来:“没忘就好,没忘就好。”

盛建军以前从不管村里的事,现在成了“管得宽”。一次看到有人在河里电鱼,他当即上前阻止:“这个破坏生态环境,是违法的。”

“朱俊刚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盛锦花说,“我虽然个子小,可比我辈分高的人我都敢管。朱书记经常要求我们,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要让群众看得出我们是党员,遇到邻里纠纷、歪风邪气要敢于站出来,先进性要体现在日常。”

支部强起来 力量聚起来

组织就要有组织的样子

以前村“两委”一盘散沙,朱俊刚无法容忍:“如果我回来,还是这个样子,我回来就没有任何意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朱俊刚下决心把“两委”班子建强,尤其要吸引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武汉大学毕业的盛锦花看到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回来了,宋康振、盛全志也放下外地的生意,义无反顾地回村为建设家乡出力。 

为打开“两委”班子成员的心结,朱俊刚与每一个人交心谈心,经过半年的推心置腹,班子成员之间建立了信任。  

他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包保一个村湾,经常带着所有班子成员一起下到田间地头帮村民解决问题。“他尊重我们的意见,大家一起商议,不搞一言堂,不搞个人说了算。”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清松说。村民们也看到村委会越来越团结。 

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除了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朱俊刚下决心壮大集体经济。 

2017年初,村民朱五胜找到朱俊刚,提出组建合作社,创办粮食干燥厂。朱俊刚一听,这想法不错,征求意见后以村民和村集体共同入股的方式运营。

“朱书记说你只管粮食收购,其他的村‘两委’包了。”朱五胜说。 

去年,合作社年收入192万元,朱铺村村集体获利57.6万元,加上30多万元流转土地的粮食收入,村集体经济年收近百万元。

黄陂区李集街朱铺村种植户搭建西瓜大棚。

村子要发展,没有规划不行。朱俊刚与“两委”一班人一起谋划,规划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环村绿道、沼泽花海、养老综合体、博物馆群等。“想想朱铺的未来就觉得美好!”村民容美珍充满期待。蓝图绘就,朱俊刚带领大家一件件干:维修破损民房、兴修公厕、建垃圾池、修路植树……全村7个湾的泥巴路全部改造成水泥路。

“原来出门穿套鞋,现在出门穿皮鞋,还放亮。”容美珍乐呵呵地说。“朱铺村25户贫困户如今已全部脱贫。”黄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朱铺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全山说,“朱铺村脱胎换骨,与朱俊刚这个‘两委’领头羊无私奉献、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分不开。”2020年12月20日,朱俊刚召开当年最后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上,朱梅兰感叹:“我们都以为你待不过1年,真没想到你能干5年,还为我们村在外干出了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反哺家乡作出了表率。”

“现在的村‘两委’拧成一股绳,有冲劲有干劲,村里的未来交给他们我们放心。”原村党支部副书记盛换运感到无比欣慰。

舞台搭起来 文化兴起来

村子就要有村子的样子

在朱俊刚看来,村民的衣食住行已不是问题,现在缺的是精气神。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一个村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文化的长久滋养。

朱俊刚严禁赌博,敢于对一切歪风邪气说“不”。“现在赌博没有了,大冬天光膀子、露文身显匪气的人改变了。”村民余青荣说。多少年没出过大学生的朱铺村,去年还考出去好几个大学生。    

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朱俊刚在村委会门前建起了百姓大舞台。村里每年都要组织几场大型活动,放近20场红色电影。村民最喜欢看抗战片听楚剧。    

“楚剧团第一次进村唱《荞麦馍赶寿》,周边一下子来了3000多人,还有从汉口、武昌跑来的。”说起当时的盛况,村党支部委员周翠风笑个不停。“老人们一清早就爬起来摆凳子,一旁卖草帽的都卖了2000多个。”    

记者看到,朱铺村7个村湾都建有文化广场。村民们跳广场舞、打羽毛球、玩轮滑……一点不比城里差。

黄陂朱铺村村民在村子里的广场上跳舞。

“我们舞蹈队每年都参加各种比赛,还参加过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呢。”朱梅兰充满自豪。“村村都建大广场,村村还送大音响,道路宽广又通畅,全民健身身体棒,城里咋样咱咋样!”朱梅兰用快板向记者表达由衷的喜悦。

退了休的盛换运几乎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主动巡村。记者问他为啥?他说,近两年,朱铺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民政部“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等荣誉称号,“我要出一份力留住这些美好!”  

朱俊刚返乡前,时任李家集街组织委员的许国伟曾多次跟他电话交流并面谈。许国伟说,当时朱铺村各项考核都排名靠后,群众经常反映问题。如今,村“两委”战斗堡垒坚定有力,村级组织运转有序,人居环境较大改善,集体经济初见成效,社会治安彻底改观,乡村全面振兴深入人心,群众对未来充满期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朱铺村的全体百姓谋幸福。”朱俊刚说,村里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建“九佬十八匠”文化展示区、办乡村马拉松等。 

采访结束时,时近傍晚。落日余晖中,朱铺村村口的“火矩”雕塑好似燃起了一团火焰,红色牌坊上“福住朱铺”几个大字格外动人,仿佛述说着朱铺人美好的愿景。

黄陂区李集街朱铺村新貌

朱俊刚5年做了这些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朱铺村的全体百姓谋幸福。

——朱铺村党支部书记朱俊刚

干部作风

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公开承诺:全职上班、不在村里做工程、不为亲属谋利。要求村干部实行严格坐班制,双休轮流值班。

定下规矩:不收村民礼、办事不踢球、遇到难题不喊苦。

建立“首问责任制”,谁先接待谁负责,能办马上办,不能办的耐心做好解释。

带村“两委”成员下村湾挨家挨户了解情况。

设置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将应该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

党员教育

党员大会上带领大家宣誓,搞就职演讲。

将老村委会改造成党史教育馆,党员活动红火地开展起来。

每月召开党员大会,传达党的政策精神,组织学习讨论。

组织建设

建强“两委”班子,吸引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

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包保一个村湾,经常带着所有班子成员一起下到田间地头帮村民解决问题。

组建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基层政权。

与“两委”一班人一起谋划,规划出现代农业产业园、环村绿道、沼泽花海、养老综合体、博物馆群等。

乡村文明

严禁赌博,对一切歪风邪气说“不”。

在村委会门前建起百姓大舞台,村里每年都要组织几场大型活动,放近20场红色电影。

朱铺村7个村湾都建有文化广场。

村里还要做这些事

建“九佬十八匠”文化展示区、办乡村马拉松等。

黄陂区李集街朱铺村百姓大舞台旁,阳光下村民伴着欢快的乐曲跳起广场舞。

长江评论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最深刻的莫过于乡村社会的转变,这段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武汉黄陂朱铺村发展变化面貌一新的故事,揭示了中国现代乡村治理的密码,讲述了振兴乡村的中国道理、中国逻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黄陂朱铺村,38岁的共产党员朱俊刚听从组织召唤,回到自己的家乡,“接棒”村党支部书记。5年来,他带领全村听党话跟党走,全力锻造干部的样子、党员的样子、党支部的样子,凝聚全村力量向前奔。迈步在今天的朱铺村,油亮整洁的柏油马路、宽敞气派的百姓舞台、庄严肃穆的党史教育馆映入眼帘。这些乡村巨变的背后,是一个敢想敢做的“领头羊”,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奋斗热情被点燃的村民们。    

“领头羊”体现为引领带头、担当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蓝图变为整齐的房子、美丽的风景,最终是靠着党员干部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带到广袤的农村大地,带到广大村民的手中。我们看到,朱铺村的发展红红火火,这里的党员活动也如火如荼,党的政策精神变为村里发展的一件件大事小事,产业园规划起来了,泥巴路改造为水泥路了。从朱俊刚身上,我们看到村党支部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流砥柱。

“领头羊”体现为初心如磐、率先垂范。朱俊刚经常对同志们说:“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要让群众看得出我们是党员,先进性要体现在日常。”他作为党支部书记,任何时候都以身作则,任何困难都一马当先,在他的垂范带头下,现在的朱铺村,党员干部遇事站得出来,落实责任扛得起来,把初心和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在群众心里。朱铺村“两委”班子是村里大事小事都可以寻求“问诊”、寻求依靠的地方,村民遇事不决找村干部,甚至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村委会去“拉拉家常”。在大家眼中,党员干部站得住脚、立得住身、定得住心,是可信赖依靠的对象。    

“领头羊”领好头、过得硬,党组织就坚强有力,越能凝心聚力。在朱铺村,党组织有号召力、战斗力,正如朱铺村的干部所说:“现在的村‘两委’拧成一股绳,有冲劲有干劲,村里的未来交给他们,我们放心。”在朱俊刚带领下,每个班子成员下到田间地头帮村民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走在前,村民跟着干,家家户户的日子有盼头、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乡村振兴不只是户户整洁,还是人人精神振奋,我们在朱铺村看到的正是这样的精神面貌。   

“村民不来,我们就下去”“‘两委’下村湾,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村干部“服务强起来”,党员“遇事站出来”,党组织“力量聚起来”……黄陂朱铺村的治理实践,证明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而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领头羊”,“领头羊”的能力素质关乎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证明农村是一个“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只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一村的治理虽“小”,破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大焉。无数像朱俊刚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们铁心向党、坚韧不拔,心里装着无穷的远方、装着无数的人们,用奋斗书写更崇高的事业。跟党走,同心干,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奔向美好前景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