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

-2023-

11/30

16:50

解万家愁盼 绘法庭“枫”景——“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武汉实践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2023年5月,武汉启动“枫桥式人民法庭” 创建活动,全市法院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和强基导向,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优势,以能动司法促推诉源治理、执源治理、信源治理,不断推动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截止目前,全市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6.06万件,调解撤诉2.43万件,参加基层治理联席会议345次,与派出所、司法所开展常态化协作685次,举办共同缔造主题活动887次,发出司法建议114份,努力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实、更好。

解忧——“如我在诉”解急难愁盼

青山区法院红钢城中心法庭工作人员耐心向齐爹爹答疑解惑  曾斌 摄

“我五叔去世了,他没有儿女,我能继承他的财产么?”近日,69岁的齐爹爹从河南新乡老家来到青山区人民法院红钢城中心法庭,向法官们提出心中的疑惑。

原来,齐爹爹的父亲共有兄弟姐妹9人,近日齐爹爹一直居住在青山区的五叔过世了,齐爹爹便专程来红钢城法庭,询问代位继承的事。

代位继承相关规定本身并不难,但由于齐爹爹家庭成员数量多、情况比较复杂,不理解法律流程,解释起来存在困难。为此,红钢城法庭为齐爹爹开展诉讼“定制讲解”——法庭干警通过案例讲解、现场算账等方式,历经7个小时,才让齐爹爹明白接下来的诉讼流程该怎么走、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今年以来,红钢城人民法庭立足审判职能,探索建立适老型诉讼机制:以庭内诉讼服务和外出巡回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安检、优先服务、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调解、优先回访等“一站式”司法服务。

近年来,全市法院紧贴时代需求,聚焦困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升司法温度,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在武昌矛调中心巡回审判点,武昌区法院中华路人民法庭法官面对双目失明的离婚诉讼当事人,放慢交谈语速,引入家事纠纷化解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师参与庭审,最终引导双方解开心结。

江夏区乌龙泉法庭负责人石英擅长做“翻译”,她邀请当地有二十年建房经验的工匠“现场评估”,就地化解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

武汉法院把实质化解贯穿案件审理始终,在每一个环节精准对接群众司法需求,加大矛盾纠纷一次性、实质性化解力度,以“如我在诉”的境界把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避免程序空转。

解困——企业“开单” 法庭“接单”

汉南区法院湘口人民法庭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湘口街道、湘口农场组织开展法治讲堂之种业服务专题座谈会  苏燕 摄

“我们是农企,作物播种时还能机械化作业,但是收获的时候只能人工抢收,这就导致用工不固定,劳务纠纷频出。”某农企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讲到。

“作为蔬菜企业,我们的难题是合同,蔬菜都是现采现收的,如何避免买方不依约采收或临时压价的情况出现?”另一企业负责人急切地问。

在汉南区推进乡村振兴中心,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开得热火朝天。

为优化农企法律服务供给,汉南区法院以湘口人民法庭为依托,与经开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共同设立“推进乡村振兴中心”,通过设置法官联系点,以企业“开单”、法庭“接单”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

“有了这个联系点,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咨询,不用再分头跑各个单位了。而且法院还时常开展企业回访,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种业的重视!”某种业企业对法院走访人员说。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全市人民法庭依法能动履职,主动向企业问需问诊:武昌区法院水果湖人民法庭走进碳汇大厦,面对面听取首批入驻的涉碳企业的司法需求,开出司法“良方”;新洲区法院仓埠人民法庭“法治夜校”走进当地水泥制品行业协会,法官以买卖合同签订为主题,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江汉区法院万松街人民法庭“安居有法”直通车开进辖区房屋中介企业,就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典型案例进行主题授课......靠前、再靠前,“小法庭”持续释放优化营商环境“大能量”。

解难——“零距离”便民惠企

江夏区法院五里界人民法庭在梁子湖畔开展环境资源巡回审判 江夏区法院提供

“现在开庭!”6月,武汉某物业公司的会议室里,随着法槌的起落,一场特殊的庭审落下帷幕。

原来,业主侯某因拖欠物业费被物业公司诉至法院。东西湖区法院将军路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在送达诉状副本时了解到,侯某几年前因突发脑溢血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群众需求在哪里,法庭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考虑到侯某因疾病不便到庭,法官决定在其小区,以巡回法庭的方式开庭。

以巡回法庭为辐射,武汉法院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江夏区法院以五里界人民法庭为依托,组建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将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搬到基层村湾,将庭审开到湖边地头。

硚口区法院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人民法庭以“汉正商圈”“消费维权”2个共享法庭为联络基站,辐射4个调解工作站,打造“10分钟司法服务便民圈”联动解纷品牌矩阵。

东西湖区法院将军路人民法庭以“睦邻社区”项目为载体,通过司法参与和社区自治相结合,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如今,在江城各个角落,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快速、妥善化解:蔡甸某村委会,经蔡甸法院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人民法庭的巡回审判,一起鱼池承包纠纷“划上句号”。汉口北市场,在黄陂法院罗汉寺人民法庭的巡回审判车里,两位市场经营者“握手言和”。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人民法庭今年共开展巡回审判310余次,“零距离”解纷走进千家万户,“法庭之花”渐乎遍布江城。

“人民法庭要牢牢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

扎根英雄之城,置身长江之畔,人民法庭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解着万家愁盼,护着一方平安,不断绘就解纷新“枫”景。

稿件来源: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