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

-2024-

09/24

15:44

江岸法院:践行枫桥经验含“金”量 书写多元解纷“融”文章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强,经济强。”在武汉市江岸区,一条长6.8公里的建设大道是武汉金融产业的“金腰带”,20余家金融业区域性总部、200余家金融机构齐聚于此。作为江岸区两大“看家产业”之一,金融业贡献了全区四分之一的GDP。企业集群集聚,产业不断“拔节”,对金融司法需求也日益旺盛。

协同:以多元解纷“消未起之患”

“大家别急,先看下这份示范裁判。咱们可以参考这份判决,再综合考量各自的诉求。”承办法官说完,刚才还在激烈讨论的当事人安静了下来。

数月前,金融审判速裁团队陆续收到100余件保险合同纠纷,承办法官敏锐察觉,“这批案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进一步调查发现,果然,还有4000多份纠纷在保险公司登记待解决。

“案件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但涉及人数多且易产生连带效应,可以用示范裁判引导当事人作出合理预期。”

确定思路后,调解团队立即启动金融纠纷诉前联调机制,引入银保监会、银保调委以及行业组织等深度参与,通过“示范裁判+诉前调解”模式,100余起纠纷圆满化解。

根据法院的释法和建议,保险公司也调整了理赔方案,将其余潜在纠纷也消弭于未然。

“金融纠纷多元化解,需要大家协同发力。”在武汉仲裁委员会,全市首个金融领域“法护营商”工作站挂牌成立;在浦发银行,全市首个在金融机构设立的诉源、执源一体化治理的“双工作站”正式运行……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江岸区法院多元化解金融纠纷3177件,形成了“和解优先、非诉为主、多元解纷”的金融纠纷化解新模式。

纵深:建“专业法庭”一站式解纷

“原本预计用半年时间消化的几百件案件,现在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解决了,没想到法庭效率这么高。”某金融机构法务部门负责人李先生感叹道。

李先生口中提到的法庭,是江岸区法院今年全面整合金融审判资源,推行“调立审”一体化工作模式的金融审判专业化法庭——永清人民法庭。

不久前,李先生来到法庭,代表该金融机构一次性起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80余件。通过采取前端筛查、分类办理、执前保全等方式,提出停息挂账、展期、分期等调解方案,在帮助困难债务人“渡过难关”的同时,提升金融机构回款率,逾期还款纠纷调解率从20%提升到40%以上,加快了债权清收,切实化解了矛盾纠纷。

“对于金融市场主体而言,纠纷化解的效率至关重要,影响着资产处置和资源盘活。法庭‘高效办理、一站解决’,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李先生对此感受颇深。

除了推动金融司法服务优化升级外,江岸区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触角”,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社会啄木鸟”功能,防范行业风险隐患,推动完善管理制度。

延展:聚“多方力量”推动共治共享

“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我行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要求辖内各网点加强管理,并针对问题及时整改。”近日,某银行江岸支行相关负责人在收到江岸区法院司法建议后表示。

原来,江岸区法院在审理系列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时,发现存在合同签订不完善、参与诉讼过程中资料不清晰等问题。

对此,审判团队进一步研判背后可能衍生的风险隐患,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向辖区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8份,得到了积极反馈,反馈率达100%。

“这是我第二次来,各家单位和企业共商共议,对加强行业治理、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某保险公司代表参加联席会议后表示。

信息共享互通、行业发展分析、共研治理举措……江岸区法院联动辖区金融监管单位、金融机构、行业组织等开展常态化会商并推动建立协同机制,2023年以来深入调研走访金融机构20余次,在“亿元楼宇”开展巡回审判、举办金融司法实务讲堂15次,切实将金融治理触角延伸至行业最前端。

集聚众智,同向发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在推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试点工作中,江岸区法院建立完善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效日益显著,共治、共建、共享,一场场“双向奔赴”已成常态。

稿件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