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23
09:19
东湖评论:荆楚大地何以见义勇为群星闪耀?
2022年4月16日,湖北襄阳东津新区。70岁的退休教师陈明真目睹一名持镢男子疯狂追打中年女子时,以衰老之躯迎向凶器。镢柄重击他的胸腹,歹徒肘部砸向他的头颅,三根肋骨断裂的剧痛中,他死死抓住凶器五六分钟直至夺下,用染血的双手挽救了陌生人性命。三年后的今天,这位73岁老人站在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的领奖台上,胸前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勋章与尚未消退的伤疤,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震撼人心的道德图腾。
陈明真的壮举并非孤星闪烁。湖北大地上,见义勇为的星河正绽放璀璨光芒。116位国家级表彰者、1256位省级表彰者、23人荣登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还有众多“中国好人”“湖北好人”共同绘就了全国瞩目的“群星现象”。从繁华都市到宁静乡村,教师、农民、保安等不同职业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不约而同选择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正义长城。这种集体道德自觉的勃发,正是制度保障与文化传承共同滋养的文明硕果。
制度为盾,让勇者无后顾之忧。湖北省委政法委构建起覆盖权益保障、奖励激励、保护救助的全方位体系,《湖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等法规将英雄的善举转化为制度性尊重:物质奖励与医疗、就业、教育等优惠并举,专项基金提供坚实支撑,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及时救治。当陈明真负伤后,从区级到国家级的层层表彰不仅给予精神礼赞,更通过制度化保障解除了英雄的后顾之忧。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林虎会见陈明真时强调:“健全见义勇为权益保障制度机制,加强政策支持、优待帮扶和执法司法保障”,正是要让勇者流汗不流泪。
文化为根,让勇毅融入血脉。荆楚大地自古崇尚正义勇敢,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担当、辛亥首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早已将“勇”的精神基因刻入湖北人的文化DNA。陈明真日常生活中便是“热心快肠”的乡邻。村里红白喜事主动帮忙、无偿为孩童补课,这种浸润于市井生活的朴素善意,在危急时刻便升华为“没有考虑自身危险,只想着救人”的本能。当村民陈明学讲述其善举时如数家珍,当卜群斌在50米高空以“人体护栏”守护轻生者的事迹被传颂,我们看到,见义勇为在湖北已不仅仅是个体的闪光瞬间,更升华为一种被社会群体高度认同的价值追求,凝聚成温暖人心的城市温度,成为流淌在荆楚儿女血脉中的精神标识。
媒体为桥,让微光汇成星河。各级媒体通过专题报道、人物访谈、公益广告等多元形式,深度挖掘平凡英雄的精神内核。报纸定格陈明真夺镢的惊险瞬间,社交媒体以话题互动引发全民共鸣,“走近身边的勇士”回访活动让公众触摸勇者的温度。全媒体传播矩阵将见义勇为精神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当代史诗,在润物无声中凝聚起崇德向善的社会共识。陈明真那句朴素话语“当别人有难时,你无条件伸出援手。当你需要帮助时,也会有人挺身而出”,通过媒体传遍荆楚,成为最生动的公民道德教材。
在物质丰裕的当下,精神追求更显珍贵。湖北的实践昭示我们,构筑时代正义丰碑,需要制度保障激发善的勇气,文化传承厚植善的土壤,群体行动汇聚善的江河。当每个普通人都愿做黑夜中的一点星光,便是民族复兴最磅礴的“精神动能”。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稿件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