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设

-2024-

09/10

13:04

无人机运送 机器人采矿 宜昌数字化应用新板眼多

橘农使用无人机运送采摘的柑橘

工人指挥井下智能凿岩机器人作业

宜昌市公安局夷陵区分局民警在开展路况与警情研判工作

      今年,“数化湖北”加快推进,打造新时代数字“九省通衢”。

      8月30日,宜昌市委、市政府召开点军区算力经济发展现场办公会,提出加快推进“数化宜昌”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在算力等支持下,宜昌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大数据进工厂、下乡村、入景区,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

无人机起飞,乘风入局低空经济

      8月20日,三峡(湖北宜昌)算力供应链建设启动现场,智飞低空空域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亮相发布。

      记者看到,护栏围出10多平方米的无人机起降场地,一架无人机搭载蓝色的无人机货箱,按操控指令起飞,将货箱运送至收货地点。原本需要步行50分钟的路线,无人机5分钟即可完成。

      无人机配送,快递从天而降,这一低空服务场景正加速来到宜昌市民身边。

      该平台建设方北京智网易联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区域负责人周勇潮说:“不同的航线、不同的飞机和无人机在飞行时,需要运用到大量的算力进行协调计算。我们选择宜昌,看中的就是宜昌对于算力的超前布局。”该平台预计9月中旬在点军区投入使用。

      送快递是物流无人机最为人熟知的应用之一,在“急、难、险”等应用场景,物流无人机可以大展身手。

      兴山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高坡陡,从去年底开始,村民逐渐习惯将果园的喷药、叶面施肥和调运交给无人机。

      在峡口镇泗湘溪村,豪杰柑橘专业合作社的300亩柑橘地被航拍形成三维影像,制作成无人机三维航线。农业无人机装好60升农药水,启动自动喷洒按钮,无人机随即飞起来,按照划定的航线,自动完成喷洒。大约7分钟后,60升农药喷洒完毕,无人机又返回原地,更换电池和装药后再次起飞。

      橙子采摘季节,过去果子出山只能依赖人工肩挑背扛。现在,一架吊着空果筐的大型无人机从地面升起,在飞手的操作下飞往山下200多米的果园。抵达采摘地点后,村民将采摘的橙子吊挂好,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沟通并下达起飞指令。

      短短几分钟,一满筐橙子从远处山脚“飞”向山腰的公路边。

      低空经济是涵盖载人、载货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宜昌市相关课题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低空经济不断发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将向新型消费、空中交通、智慧文旅、智慧城市等新业态不断拓展。凭借强劲的算力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优势,宜昌乘风入局有先天优势。

机器人上岗,资源回采率超九成

      大臂伸缩向前,摆臂、俯仰油缸与滑架紧密配合,10秒钟精准对标27号炮眼,钻头打孔,120秒后,3米深的炮孔凿完。

      9月2日上午,在兴山树崆坪磷矿距井口3150米处,灯火通明,3台智能凿岩机器人正全力进行打孔作业。3000米外的地面中控室内,操作员指尖轻点,根据指令,机器人指哪打哪。

      树崆坪磷矿安全管控中心负责人牟海军介绍,这是矿山最新引进的智能凿岩机器人,适应矿山开采不规则巷道作业断面,在井下复杂的地形条件中游刃有余,炮孔角度偏差控制在0.01毫米内。

      凿岩打孔是井下开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每个作业面需钻炮孔55至65个。“以前凿岩至少需要2人,1人在驾驶室操纵,1人在旁安全监护,炮眼深度、角度都是凭经验。”牟海军说,该工艺工序复杂,所需作业人员多,安全风险高。

      “如今凿岩打孔全程由机器人自动定位、纠偏,完成所有的工序。”坐在中控室内,牟海军先后发布了远程移车、按键扫描等指令,地下矿山凿岩打眼实现远程自动化。

      2019年,兴发集团与开山重工联合开展智能凿岩钻车研发,经过5年技术攻关,解决了精准定位及高精度扫描控制误差、关节损失(磨损)及角度纠偏等技术难点,19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目前树崆坪磷矿1172矿区共有4台智能凿岩机器人,今年底将会有10台同步到岗,届时整个矿区炮眼开凿任务将全部交由智能机器人完成。

      智能机械臂“上岗”,则让矿山“不见矿”。

      夷陵区挑水河磷矿总面积22.66平方公里,相当于3000多个标准足球场,地面却不见一颗矿石。

      在矿区调度指挥大厅,工作人员轻拨远程操作摇杆,几公里外机械臂轻松击碎巨石,喷淋设施同步洒水降尘。

      透过可视化大屏可以清楚看到,井下矿石破碎、溜井放矿、皮带机运输、外运计量装车、选矿和充填等生产环节都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

      湖北三宁矿业有限公司建成了条带开采、坑口选矿、胶结充填一体化绿色智能管控集成生产系统,资源回采率超90%。

      从矿石破碎到坑口重介质选矿,再到尾矿胶结回填,都是机械化封闭运行,实现采矿不见矿、废石不出井、矿石不落地。

数字化赋能,市域治理升级

      “两位驾驶员,我们的无人机已经拍摄到了事故现场,请站在各自车辆旁配合相关取证……现已取证完毕,请迅速驶离现场前往办案单位处理。”8月29日下午3时,在当阳市子龙路,一起擦碰交通事故发生后,空中出警的无人机发出相关处置指令;双方当事人随即开车撤离现场,前往附近交警中队。整起事故从报警到处置结束,用时不到10分钟。

      “10多公里的路程,无人机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抵达。”当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四级警长苏珊迟介绍,智能无人机出警,“空地一体”处置,比原先民警现场出警效率提高近六成。另外,通过警用无人机在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巡飞,交警可掌握地面及高架道路整体流量情况,及时调整路口交通信号灯时长,最大限度提升通行效率。

      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已从“空地”延伸到“水面”。

      在宜昌市禁渔禁捕监测平台大屏上,实时显示着100多台智能监控摄像头的拍摄画面和预警信息。从2021年开始,宜昌市232公里长江流域沿岸陆续部署了100多台人工智能设备,360度对长江进行扫描,一旦发现有在长江上捕鱼、捞鱼、钓鱼、网鱼的行为,就会触发预警,第一时间把消息推送到渔政执法部门。

      执法部门介绍,要对禁钓江段实现监管全覆盖,仅靠人力巡查远远不够。但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赋能之下,宜昌市已经实现对非法垂钓行为的全天候监控、智能识别、秒级预警、高效处置。

      人脸识别进出小区门,即刻刷脸通过;微型气象站实时感知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如有意外,燃气报警器、烟雾报警器自动报警……漫步宜昌“智慧小区”,感受到数字化“触角”延伸至小区管理的“神经末梢”,市域治理智慧化升级的各类场景逐渐实现。

稿件来源:长安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