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2/05
16:32
嘉鱼县高铁岭镇人民调委会副主任刘风华:基层螺丝钉,善解千千结
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刘风华在嘉鱼县高铁岭镇已经工作了23年。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熟悉。”刘风华说。
刘风华对高铁岭镇的变化、发展、民风、民俗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在调解矛盾过程中得心应手。
自2016年任高铁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以来,刘风华直接参与调解的邻里、林地、婚姻、经济等各类纠纷1000余起,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用心钻研业务
“掌握过硬的调解技能是调解工作的前提,这样才是对群众真正负责。”刘风华深知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没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就无法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他认真学习《信访工作条例》《人民调解法》《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主动与律师沟通,探讨棘手难办的矛盾纠纷,通过不断学习积累,逐渐成为了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
刘风华还善于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的力量做好调解工作。他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队伍,组织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党员、乡贤、退休干部等参与到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中来,定期到辖区各村(社区)碰面交流。
通过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认真摸索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刘风华总能采取得当措施,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用情服务群众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刘风华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着真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调解之前,他下足功夫,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矛盾纠纷产生的内在原因,为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纠纷化解、调解协议得到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调解过程中,他与当事人积极沟通,从情、理、法三个层面逐一分析,力求结果使得双方满意。
调解结束后,根据不同矛盾的不同处理方式,刘风华会及时回访,并跟进结果的执行情况,做到调解有始有终。
高铁岭镇广济堂村村民邹某涛在刘某林的鱼塘上做工,被拖欠近3万元工资,临近春节,邹某涛无奈之下找到刘风华寻求帮助。
刘风华立即开始参与调查、调解。了解到刘某林因2022年鱼塘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无法足额支付工人工资。考虑到临近春节和双方的实际困难,经过多次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刘某林节前支付一半工资,剩余工资待年后2个月内支付到位。
春节过后,刘风华依旧心系此事。今年4月,他主动联系邹某涛。得知剩余工资没有被支付到位,刘风华再次联系刘某林,但刘某林因种种原因迟迟不见面。
“农民兄弟的工资没领到我也睡不好觉。”刘风华没有就此放弃,历时两个月不断努力终于成功组织双方见面。刘某林将欠邹某涛的剩余工资全部支付到位,为这起调解工作画上了句号。
用力化解纠纷
2019年6月,高铁岭镇西海村三组村民张某找到刘风华反映,其从熊某手上流转的土地还未到期,熊某在未告知本人的情况下,将其中的1.5亩再次流转,与某企业签订3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为此,张某找到企业要求归还无果。
刘风华分别与当事各方沟通了解情况。原来,与张某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熊某通过电话委托其嫂子代签;而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是熊某本人签的字。因两次实际签订合同的经办人不是同一人,导致地块边界认定出现偏差,进而造成该矛盾纠纷。
“企业已经在争议地块上做了投入,但这导致了张某进出果园的道路被阻断,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绕道,寻找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为此,刘风华多次组织村老干部、老党员、街坊邻居到现场踏勘,帮助张某寻找、设计合理的进出果园路线,做到既降低照看果园的人工成本,也节省灌溉、运输等成本。
就这样,刘风华前后6次与当事双方见面会商,3次实地勘测。其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感染了张某和企业,最终张某同意解除与熊某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对于张某果园改道造成的损失,企业也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补偿,该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群众的感情很朴实,只要你真心为他们着想,你讲的道理他们就能听得进。”刘风华说。
稿件来源:湖北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