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法英模

-2020-

12/10

02:03

刚正不阿涤黑恶——追记荆门沙市区人民法院原刑庭庭长杨军

疫情期间杨军利用远程提审系统网上开庭

疫情期间杨军到看守所释放取保候审人员

杨军向取保候审人员说明防疫政策,争取其配合健康检查和集中隔离

杨军将取保候审人员安全送入隔离点,与工作人员完成交接

杨军

7月25日,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原刑事审判庭庭长杨军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工作中突发疾病,7月29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2岁。为打赢扫黑除恶的人民战争,杨军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啃下“硬骨头”、拔掉“钉子案”,“五加二”“白加黑”是工作常态。他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不枉不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坚实。荆州市委、沙市区委分别追授他为全市、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荆州市委政法委将杨军同志评为“荆州市十大法治人物”,荆州市委宣传部确定杨军同志为“荆州楷模”,12月1日,杨军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追记个人一等功。

“我手头的涉黑案时间较紧,得请同事们帮忙了。”7月27日,在进手术室的前一刻,杨军与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院长邹应斌通电话时,还惦记着正在办理的涉黑案。

10月27日,法院对杨军生前未办理完的“6·03”房地产领域涉黑案作出了一审宣判,主犯毕某获刑19年,其余1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至1年。

“要是杨军还在,看到罪犯受到严惩,他一定很欣慰。”沙市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绍军不住叹息。

52岁的杨军,在连续工作22天后,倒在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

不枉不纵 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时间回拨到2018年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结号吹响,作为“老刑庭”,杨军受命担任沙市区人民法院扫黑办负责人。

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是场精准战,杨军要组织法院专班学习办理涉黑涉恶案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准确把握罪与非罪、黑与恶的法定标准。

打击黑恶犯罪是场团体战,需要公、检、法密切协作配合,杨军随时参加联席会议,加强日常联系、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统一执法思想和证据标准。

除了办理普通刑事案件,杨军必须把更多时间用在即将进入诉讼程序的涉黑涉恶案件上。

2018年底,“5·12”砂石水泥强迫交易案进入起诉阶段,此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拿到案卷资料仔细研究分析后,杨军却发现,为了获取非法利益,5名被告人形成的犯罪集团长期把持城区一小区砂石水泥供应销售,采用言语威胁、滋扰、聚众造势等手段排挤、驱赶竞争对手。从现有证据看,该犯罪集团犯罪行为并不符合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而符合恶势力犯罪集团表现。

涉黑还是涉恶,究竟如何认定?“案情社会影响越是重大越要严格遵守证据裁判规则。”杨军选择坚持原则,依法将这一犯罪集团认定为涉恶犯罪。

随着时间推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掘进。进入今年收官阶段——“2·27”非法控制客运市场、“11·20”非法垄断面条米粉生产、“6·03”房地产领域等涉黑案陆续进入起诉阶段。杨军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了。

涉黑涉恶案案情复杂、涉案人数较多、证据材料繁杂,杨军要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他对每一起案件都仔细梳理分析案情、耐心听取辩护意见、认真翻阅卷宗材料,夜以继日,忘我工作。

肩扛正义 做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俯首耕行,肩扛正义。从事审判工作以来,杨军始终是院里的“一面旗帜”,是办理刑事案件的“一把好手”。

刑事法官手握“生杀大权”,不时成为个别被告人家属“公关”对象,不时面对权与法、情与法的考验。

“杨法官,这是一点心意……”一天下午,一名被告人家属提着礼品在小区门口“堵”住了正回家的杨军。

“希望您高抬贵手,把我老公的案子判缓刑,我们一家会重谢您的。”她恳求道。

“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法官就怎么判,我们必须依法办案,不用跟我来这套!”杨军厉声告诫。

得罪人,可以;对不起法律,不行。作为一名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杨军时刻将党员的职责使命牢记在心。他坚守法治信仰,秉持公正司法,办理的4000余起案件中,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没有办过一起关系案、人情案。

“绝不能放过一个犯罪分子,但也绝不能冤枉一个无辜的人,刑事法官必须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时任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的张志浩如今已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心中一直装着杨军的叮嘱。

“他铁面无私,不参加任何跟案情有关的饭局,也从来没有因为交情或利益徇私枉法。”杨军去世后,与他相识近20年的律师朱天鹏叹惋不已。

对于少数律师或含蓄或直白的邀约吃请,杨军总是直接回答:“关于案子,有什么理、有什么话,我们法庭上说。”对于律师们的正常诉求,他却不厌其烦地通过法官会见的形式,耐心听取、细致沟通。

时至今日,王绍军还清楚地记得杨军在成功入额后的感言,“他说,国家给员额法官这么高的待遇,只有严守法律底线和纪律红线,才对得起身上的法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更稳定一点。”老同事王斌一直记得杨军对她说过:“一个案子处理好,对一个家庭、整个社会都会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刑事案件审判,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严格办案又不失司法温度

在杨军身上,铁面执法和为民柔情从不矛盾。他的为民情怀,展现在“温情裁判”中——

今年1月,杨军采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理一起涉嫌开设赌场罪案,当庭宣判,判处被告人拘役,缓期执行。

原来,被告人是一名50多岁的农村妇女,在自家房子里开麻将馆,供周边村民娱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她表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涉嫌犯罪,但面对事实,她主动认罪认罚。办案中,杨军了解到,该女子被羁押在看守所,中风的丈夫独自在家,无人照顾。

基于这些情节,他快办快结,赶在春节前,作出了这次“温情”裁判。

为民情怀,融入于“苦口婆心”中——

一起集资诈骗案庭审现场,一名被告人当庭痛哭不止,杨军没有厉言喝止,而是耐心劝导。原来,被告人担心自己判刑影响子女。杨军严肃指出其违法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和危害的同时,耐心安抚其情绪。经审理,被告人当庭认罪认罚,并表示今后一定遵纪守法。

为民情怀,还体现在“悉心调解”中——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中,被告人犯罪行为给受害人及家属造成极大损失,而被告人由于要被判处刑罚,难免对民事赔偿不积极主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埋下社会隐患。

杨军坚持从被告人和受害人双方角度出发居中调解,抓住庭前、庭中、庭后过程中的每一次机会,耐心释法说理,竭力促成当事人就民事赔偿达成调解协议,使受害人损失尽快得到赔偿。近年来,该庭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年调解率均达90%以上。

秉持公平公正又不失温度的刑事审判,是检验司法公正的重要标杆,是衡量司法权威的重要刻度,杨军在这个标杆和刻度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忘我奉献 年均结案近300件

走进沙市区法院大厅,2020年上半年办案标兵宣传栏十分醒目,杨军的照片排在首位。

过去3年,杨军年均结案数近300件,占全院刑事案件结案数一半以上,在荆州市基层法院中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实际审判工作时间不足4个月,杨军个人审结案件99件,相当于每个工作日至少办结1件案子。

王绍军介绍,根据编制安排,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庭的员额法官配置为4人左右。2016年底至2019年4月,因为种种原因,杨军成了刑事审判庭唯一一名入额法官。

“刑事审判庭的案件量很大,他就一个人,除审判工作外,还要处理罪犯收监、监外执行等,工作常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 王绍军说,他总是任劳任怨,从不喊苦喊累,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在法官助理肖婷的眼里,杨军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超人一样,忙起来一刻不停歇。

“他不是在开庭,就是在沟通案情,再就是坐在桌前研究卷宗,撰写判决书,没有闲下来的时间。”肖婷说,杨军中午从不休息,加班加点是常态。多份文档记录显示,他经常到深夜还在写判决书、修改法律文书。

在杨军的带领下,近5年来该区刑事审判庭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70件,依法判处2836名被告人,实现办案“零”错案,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先后多次被评为荆州市法院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屡获省、市级优秀法官和办案标兵等荣誉。

“把这些涉黑案办完,我再去医院”

杨军倒下的那天,是他儿子25岁生日。儿子今年硕士毕业,在武汉找到了工作,杨军原计划和爱人一起去给儿子庆祝,但因当天要召开审判委员会会议,集中对两起涉黑案进行研究,他未能成行。

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半,会议开了一整天。坐在他对面的王绍军察觉出他有些坐立不安。

“老杨,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王绍军关切地问。

“没关系,就是血压有点高,老毛病了,等把这些涉黑案办完,我再去医院。”杨军说道。

王绍军和杨军是工作上的好拍档,也是生活中的挚友。他已经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提醒杨军去医院。

“他有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最近靠药物已经控制不住了。我催他去医院,他总是说办完案子再去,早知道我就‘押’着他去了。”回忆起二人交往的点点滴滴,王绍军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疫情防控期间,杨军也始终紧绷社区防控和扫黑除恶两根弦,每天忙完防控任务后,他把所有时间都用于网上查看证据、电话沟通案情、摸清黑财“家底”,做到疫情防控不停,审执主业不“降档”,司法服务不“掉线”。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他第一个来到单位,立刻投身工作,并通过远程提审系统“云”上开庭审理两起刑事案件,这是沙市区法院首次通过网络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

为按时完成扫黑除恶“六清”工作,杨军连续工作了22天。7月25日晚上9时许,他感觉胸背剧烈疼痛,被送往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紧急转送至武汉同济医院抢救。

7月27日中午,杨军因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陷入重度昏迷。

7月28日深夜,遵从家属意见,杨军从武汉转院到荆州。夜幕下满是焦急等候的人们,50余位领导同事自发赶来,就想看看老同事。当救护车缓缓驶入医院,等候的亲人、同事、朋友再也噙不住眼泪,失声痛哭。

杨军安静地躺在病房里,时针缓缓走到7月29日凌晨2时30分,也指向了他生命的终点。

7月31日,杨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沙市殡仪馆举行。遗照中的杨军,笑容温雅谦逊。

滔滔江水,莫知我哀。

江水不尽,英灵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