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法英模

-2021-

01/25

04:22

“软”与“硬”,交汇成正义之光 ——专访湖北省黄石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刘亮

刘亮,湖北省黄石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刘亮在公诉岗位上默默奉献14载,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公诉人”、授予个人一等功,荣获“湖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政法系统百名好干警”“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表彰奖励。

“请稍等一下,我手头上有几项工作马上处理好。”“五一”节后上班第一天,记者来到刘亮的办公室,她正忙着和同事交流案件情况。

其间,办公室频繁有人进出,工作时常被打断,但刘亮始终保持有条不紊的状态,正如同事们对她的评价——肩挑千钧重担,面如平湖微澜。

刘亮今年37岁,从事检察工作14年,从最开始办案会害怕的小女生,成长为全国优秀公诉人,她说自己就像一个追光者,朝着正义的灯塔不停奔跑。

一点一滴超越自己

不少同事还记得,刘亮第一次接办案件时,就出了“洋相”:她战战兢兢地将一叠案卷推到领导的办公桌上,嗫嚅地说,能不能换个案子?

她被案卷里的尸检照片吓坏了。

那时候,同事们对她的认识是:刘亮有三不敢,不敢直视嫌疑人的眼睛、不敢看尸检照片、不敢当众发言。

刘亮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她更明白:作为检察官,忠于宪法和法律,为检察事业执着笃行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是自己面对检徽许下的铮铮誓言。

为了战胜自己内心的怯弱,此后每次案件讨论会前,刘亮都提前看审查报告、阅读资料,作充分准备;不敢看尸检照片,她就将照片复印成黑白再看;她强迫自己大声发言,使用专业法律术语;无论是哪个同事提审、开庭,她都申请陪同,旁听作记录。

工作第一年,刘亮旁听了两三百个案子,精读了20多本专业书籍。观摩、学习、实践……14年下来,15本办案札记和9本读书心得见证着刘亮的奋斗历程。

“即便在闲暇之余的碎片时间,她也不忘钻研案件、琢磨工作。”检察官助理龚俊记得,一次午休时间,刘亮在拿起水杯接水的路上,突然和她探讨起正在办理的案件,并指出了一个此前被忽略的细节,引导她调整思考方向。

经过指导的龚俊恍然大悟,同时也明白了全国优秀公诉人的练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于长期的钻研与积累。“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出招之前,内心已经推演了各种招式。”龚俊对刘亮充满敬佩。

刘亮的自我突破,不仅体现在个人成长上,更体现在团队进步中。

作为第一检察部负责人,刘亮肩负着对下开展业务指导、全面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智慧检务建设试点、优化刑事“案-件比”等重大任务。在领到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任务后,她不等不靠、积极行动,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完善值班律师制度、速裁程序、类案集中办理等工作机制,确保该制度在全市检察机关全面铺开、落地生根,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率从2019年初的40%上升至同年底的86%。

一枝独秀不是春。为帮助同事们共同成长进步,刘亮创建了“公诉微课堂”,带领全市刑事检察干警提升业务能力,培养出4名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3人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公诉人才库。

一分一厘追求正义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刘亮说,办案札记本上写的这句话是不断提醒自己,不管办了多少案子,都要像第一次办案一样,怀着敬畏之心,细致入微,慎之又慎。

“每年开采量以不低于100万吨结算——这个数据悬殊太大!”在办理一起非法采矿致人死亡案件中,转包合同上一句话引起了刘亮的注意。采矿许可证已经到期,政府只允许对库存石料进行加工,每年开采量不会超过5万吨,发包方显然明知他人非法开采而转包。面对犯罪嫌疑人的串供,刘亮在审查起诉时抽丝剥茧,不仅查实了原有证据和事实,还深挖漏罪3起,漏犯1人。法庭上,面对7名被告人、8名律师的强大阵容,刘亮沉着应对,据理论辩,最后法院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当地群众拍手称快。该案还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守护正义》播出。

在协助办理一起运输毒品案件时,犯罪嫌疑人零口供,也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嫌疑人明知帮人邮寄的物件是毒品,案件面临存疑不起诉的风险。刘亮坚持不放弃,她与办案检察官一起认真分析研判,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引导办案民警赴云南调取快递公司监控录像,寻找快递员补充证言,深挖嫌疑人犯罪事实,将此案办成铁案。

在指导办理明某故意伤害案时,她申请鉴定人、侦查人员、证人出庭,举证环节加入思维导图、3D画元素,清晰地还原了案件全貌。该案庭审也作为“全国法院三项规程试点”示范庭获得一致好评。

“每一起案件都要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这是刘亮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始终践行的理念。数据显示,由她办理的批捕、公诉、抗诉、申诉等500余起各类重特大案件中,精品案件数不胜数。

2018年初,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拉开帷幕。刘亮作为黄石市检察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迅速扛起大旗,牵头负责办理黄石首起涉黑案。

2.4万字的起诉书,专案组每人校对5遍以上;近20万字的庭审预案修改了4个版本,申请召开5次庭前会议;2天的庭审,面对19名被告人22名辩护律师,700余人次观摩,刘亮和办案团队从容应对,有力指控犯罪,为黄石市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提供了范本。

办案中抽丝剥茧、精益求精,结案后总结经验、建章立制。

在刘亮带领下,黄石市2起涉黑案件经依法审查改变定性为恶势力犯罪集团,并得到法院判决认可;乔某等人涉黑案、彭某等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入选湖北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典型案例,黄石市检察院荣获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亮作为疫情防控期间检察业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指导办理涉疫情案件21件22人。指导全市检察机关刑检部门运用智慧检务系统远程提讯、远程庭审461次,4起案件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涉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此外,她还参与交通卡口、包保社区的值守,发挥一名普通党员的光和热。

一言一行温暖他人

刘亮办公室里,挂着被害人家属张某送的一幅锦旗,上面写着“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张某的独生子因一起纠纷被他人伤害致死,根据案件证据,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罪名是故意伤害,而张某对此不服,认为凶手故意杀人要求判处其死刑。为此,他多次来检察机关反映。刘亮不厌其烦,每一次都耐心接待,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法律规定。在了解到凶手案发后一直没有赔偿后,她又积极帮助其争取民事赔偿。“虽然该案最终提起公诉的罪名仍是故意伤害罪,但张某的心结解开了!”刘亮说,这便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法律人就像医生,为社会疗伤,仁心、医德、技能必不可少。”刘亮日记里的这句感悟,源于她多年前办理的一起持刀抢劫致人死亡案。

该案犯罪嫌疑人小俊那时刚满18周岁。提审核实情况时,小俊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翻来覆去说一句话:“人是我杀的,要判就判我死刑。”言语中充满叛逆。

年龄问题很可能决定嫌疑人是否被判死刑,于是刘亮多次前往其出生地、成长地、打工地了解核实。

开庭时,当念到起诉书认定嫌疑人17岁时,小俊身体微微一触,在法庭上哭了出来。最后陈述时,小俊真诚地向被害人家属鞠了一躬,第一次表达了歉意。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判处其无期徒刑。

虽然时隔多年,刘亮总会想起那天法庭上的抽泣声。“有时候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却给了当事人弥足珍贵的温暖,这是法治社会该有的温度。”刘亮说。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刘亮在办案中更多了一份柔情。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时,刘亮赶在“六一”儿童节前,给不知情的被害人女儿邮寄了厚厚一叠儿童书籍,并写上“来自爸爸的礼物”。

办案中,她是法律温度的传递者;案件之外,她也用一言一行温暖着他人。

多年来,刘亮一直默默资助着一名安徽省金寨县革命老区的贫困学生。对资助一事,她守口如瓶,直到当地义工到黄石市检察院的官方微博留言感谢,此事才被人知晓。

一面是温文尔雅,对他人充满温暖;一面是铁面无私,对案件绝不含糊。“软”与“硬”的交融,汇聚成正义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