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

-2021-

06/22

11:09

“教科书”式反诈来了!湖北反诈“十一字”工作法扎根全警见实效

2020年,湖北省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首次超过盗窃犯罪,成为第一大刑事警情。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同时,基层民警左支右绌、叫苦不迭。

如何破解难题?

湖北省公安厅党委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察实情、立足问题找短板、汇集众智寻良策,在认真总结提炼、广泛征求意见、精心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受勘立、研交办督结、防治宣”湖北反诈“十一字”工作法,将情报主导警务理念贯穿全过程、各环节,为更好地破解打治电诈犯罪难题提供了指南。 

聚众智 编制反诈“教科书”

“一起案件受害人被骗7000余元,达到标准但没立案;另一起案件受害人被骗1.5万多元,立了案却没人办。”今年3月18日,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徐文海以“四不两直”方式赴某市调研时,这两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通过广泛深入的摸底调查发现,基层不同程度存在电诈案件有案不受、受而不立、立而不办等执法“最初一公里”问题。

面对督察问责,不少民警“大吐苦水”,“基层没资源没手段,电诈案件不知道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

针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湖北省公安厅党委坚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依靠基层智慧、回应基层需求,由主要领导挂帅,抽调反诈业务骨干组建调研专班,深入分析、精心研究,力求制定出一套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为全警反诈工作设立统一规范的流程、方法和标准。

一个个创新理念的碰撞启发,一场场经验做法的交流互鉴,一次次经典案例的剖析讲评,在调研专班的推动下,全警掀起了一场反诈“头脑风暴”。

“‘反诈中心管中间、派出所管两头’‘建立反诈预警中心、精准快速劝阻’‘科技支撑联合传统侦查推动打击落地’等基层‘金点子’令人眼前一亮,调研专班从中获取养分、消化吸收,总结提炼出反诈‘十一字’工作法。”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情报信息支队支队长王志军说。

湖北省反诈中心民警介绍,该工作法中,“受勘立”是基础,由派出所和市县两级反诈中心负责,重点解决受立案不规范问题;“研交办督结”是核心,由各级反诈中心负责资源整合、技术支撑、落查打击,重点解决破案难、打不深、打不透等问题;“防治宣”是治本,由各级反诈中心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资源共享、联动处置,重点解决综治合力不够等问题。

重推广 上好反诈“公开课”

“我们在‘研’上下功夫,通过对这起案件进行深度研判、串并分析,带破150多起案件,碰撞比对出700多名犯罪嫌疑人。”4月23日,湖北举行首场全警反诈培训,5万多名民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认真聆听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副局长任小桥的精彩讲授,由此拉开了围绕“十一字”工作法的“每周一讲”序幕。

“这是省公安厅推动工作法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从培训反馈来看,效果还不错,推动了工作法从‘纸上’到‘心上’、从‘心上’到‘手上’。”省公安厅政治部教育训练处处长陈艳说。

除此之外,省公安厅还出台接处警受立案执法指引,完善上门报案、电话报案登记制度,为一线单位配齐勘查设备,确保“受案即勘查、勘查即采集、采集即录入、录入即共享”;立足“十一字”工作法,出台全流程督办细则,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及其相关警种部门,分类对反诈业务开展及落实情况,进行提醒、监督和管理;围绕“受勘立”“研交办督结”“防治宣”分别组织实战大比武,比出一批优秀反诈主官、反诈侦查标兵、优秀技战方法……

见实效 擦亮反诈“成绩单”

今年4月,湖北省反诈中心在集中分析研判相关电诈犯罪信息时,发现两个涉诈APP,迅速将线索移交宜昌市公安局开展二次研判,一周内便查清了涉诈APP背后9个作案环节的13个黑灰产犯罪团伙,一举端掉26个涉案窝点,并同步对全国5.6万潜在受害者发起点对点劝阻,帮助其中一半群众成功避免损失。

“该案充分体现了侦办统筹、流转高效、落地精准、打击全面,堪称‘十一字’工作法在实战中的经典运用。”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吴春丽介绍。

今年5月,全省破电诈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与去年同比分别上升132.12%、78.89%。

“从全量受案、如实立案,到能采快采、应采尽采,再到信息流转、及时共享,最后到快速落地、精准打击。以情报引领为核心理念的工作法,让我们的工作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出击。”这是各地基层民警对于“十一字”工作法实战运用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