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

-2022-

04/28

14:03

襄阳:坚守“为民”底色 绘出平安“枫”景

近年来,襄阳公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托党建引领,聚焦“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目标,夯实基层基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社区警务室”,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谷城县盛康镇坐落于谷城县西南部,辖区面积303平方公里,总人口6.98万人。近年来,盛康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借助平安微联盟、纠纷联调、智警融合等工作措施,将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落到实处,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守护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微警构图” 全方位构建平安

“三组老刘刚刚反映说,这两天他家隔壁两口子吵架吵得厉害,一会我们得去看看……”“上次柳叔送医院比较及时,他儿子今天专门打电话过来对我们表示感谢,说老人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最近有地方出现了涉疫诈骗的警情,咱们今天可以来一次反诈宣传……”

4月17日上午,社区民警卢锋毅在双堰村中心警务室召开了一场精简高效的“微型派出所”例会,对村里最新的情况进行梳理,明天,他要以村委副书记的身份参加双堰村的“一周例会”,将村里的治安情况向村委进行汇报,并商讨拿出这周的工作计划。

 

为了让辖区的平安建设工作更有厚度,让百姓获得真真切切的安全感,由责任区民警串珠成串,团结起驻村辅警、网格员、百户长、巡逻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百户义防等20余名社会力量,微型派出所正是由这些力量参与组成。

疫情防控期间,盛康镇探索出“百户长制”,以一百户为基本单元划分治理网格,随后又探索出百米岗、探索“基础评分+奖励加分+物资奖励+精神奖励”的“百分奖”积分制管理模式,群众可以通过参与平安创建工作,换取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充分调动了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基层警务和平安创建的积极性,积“小治安”为“大平安”。

通过这样的“微警构图”,帮助责任区民警将全村的治安情况、群众所需了然于心。在盛康,这样的警务室化身的村组“微型派出所”一共有5个,除了信息收集外,他们还和民警共同开展巡逻防控、法律宣传等基础工作,即时受理群众的咨询求助,随时随地调解纠纷,把“派出所”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双堰村,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有3600余常住居民。“价值可能没那么高,但获得感十足。”作为双堰村的百户长之一,程传国经常参与矛盾调解、巡逻防范、反诈宣传等工作。“百户长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他说。
今年年初,年近七旬的居民谭先生来到盛康派出所求助,希望民警能帮他补办丢失多年的户口。

进一步询问得知,谭先生原本是盛康镇小沟村人,但因为和儿子常年居住在邻市,九十年代户口整顿时意外丢失了户口,近些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问题,谭先生来到派出所“碰碰运气”。

谭先生的困难得到了民警郑军的高度重视,因为时隔久远,调查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为了进一步确认情况,他联合驻村辅警、百户长多次前往小沟村进行走访、协调调查,挨个到村里的老人和干部家中逐一确定,谭先生最终重获“身份”。

“三百模式赋予了基层警务工作更高的活力,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盛康派出所所长张骏介绍,“2021年以来,全镇刑事、治安警情数大幅下降;‘三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65.4%。”

三百模式运转以来,群防群治力量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名,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81处,盛康镇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全县保持第一。

“老方会诊”深层次化解矛盾

在盛康镇,百姓们遇到有关矛盾纠纷的“疑难杂症”,都愿意到所区域联合调解中心的“老方会诊”进行把脉诊断。

“老方会诊”的支点,是社区民警方安峰。作为扎根基层20余年的热心肠,他人熟、地熟、群众工作基础深厚,调解老乡们的矛盾纠纷“很有一套”,但有时遇到的矛盾牵扯面广泛、涉及复杂,偶尔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于是,“老方会诊”工作机制应运而生,通过“查、访、评、联、调、促、帮”七步调解法,派出所紧密团结党委政府,邀请司法、律师、调解员、法官、检察官等各界法律精英和调解能手,辅以老方常年解决矛盾纠纷的经验,专门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量体裁衣、专业会诊。

“排水沟被厂子堵死,家里院子里的水排不出去,几个老邻居天天头疼得很!”

2022年4月10日,“老方会诊”工作室,竹园社区居民老陈情绪激动,他和邻居最近被这件烦心事扰得心神不宁。

原来,老陈家的排水管流经厂区,散发出的恶臭影响了环境,厂方以水污染为由将排水沟堵死,接到报警后,民警也曾多次组织老陈等人与厂区谈判,但双方各执己见,矛盾纠纷亟待解决。

为了圆满解决问题,盛康派出所同步把老陈与厂区的纠纷推送到所竹园区域联合调解中心,并由老方出面,协调镇综治中心、司法所、竹园社区等多部门,将厂方代表、老陈等人召集来所区域联合调解中心的“老方会诊”进行洽谈,从环境保护、建设规划、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建议。

经过两轮细致的“会诊”,双方最终达成友好协议,影响厂区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矛盾纠纷顺利解决,老陈等几户群众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也不复存在。
目前,“老方会诊”工作室已有3个律师事务所委派的18名律师、28名人民调解员、3名法律工作者、2名法官以及9支专业调解队伍入驻,还会根据矛盾类型,从专家库中“定制”团队联合会诊,定纷止争。一年来,工作室化解疑难复杂纠纷26起,10年以上重点纠纷2起,调解成功率100%,连续3年无“民转刑”案件。

智警融合 零距离服务群众

“警察同志,我母亲到现在还没回家,她年纪大了有时会糊涂,我很担心……”

3月24日晚上8时许,盛康派出所接到正在深圳务工的李先生报警求助,他在“天翼看家”的监控视频中,发现年过八旬的母亲下午从竹园家中出门后至今未归。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前往李先生家中。通过邻居的反映,老人生活很规律,一般下午都会出门买菜,但现在还没回家的确不太正常。得知情况后,民警果断沿着前往市场的方向,调取沿路的监控录像,最终在安民广场附近找到迷路的老人。

 

“有了天翼看家,我们在外打工更放心了!”盛康素有“建筑之乡”的称誉,每年外出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基数较大,留守老人多,李先生并不是该项目的唯一受益者。

针对老人对电子设备使用不熟的情况,盛康派出所提请党委政府协调电信公司,为有独居老人的家庭免费安装“天翼看家”智能监控设备,在外务工的子女可以通过实时视频查看老人的生活日常,遇到异常及时报警,目前已覆盖900余户家庭。

同时,盛康派出所还积极搭建平台,接入居民住宅、楼栋等室外视频监控,用监控探头站岗,民警在指尖常态巡逻,大幅提升了辖区的巡防覆盖面、追赃挽损率和群众安全感,打造出“群众放心挣钱、警察在线看家”服务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解决辖区群众的“急难愁盼”,派出所整合全镇各村(社区)疫情防控、综治维稳、流动人口、便民服务等微信群,创建覆盖各个领域及全镇区域的微信群89个,逐步形成以“微信群+”警务模式,把群众的问题“一揽子”纳入网上办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便民服务。

 

今年以来,盛康派出所通过“天翼看家”、“微信群+”、“农村可视化巡防”等智媒融合方式,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63起,提供咨询答复80余次,帮助找回走失亲人、送治病患、网上办证等民生实事90余件,补录户口4人,为偏远山区的140余位群众送证到家。

 

(来源:平安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