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

-2022-

01/13

03:36

十堰竹溪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十堰市竹溪县以防范化解县域社会治理重点风险为突破,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探索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县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大举措”,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补短板、树样板,县域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平安法治基础不断夯实。

政治引领 打造“红色物业” 小细胞

十堰市竹溪县坚持把打造“红色物业”作为加强政治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整合党建、物业、社会、行政等各类资源,统筹小区网格员、联点共建单位员工,楼栋长、常住居民党员以及企事业退休党员等力量,择优选择183名政治强、敢担当、作风正的党员成立33个小区党支部。建立起以支部主导,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共同参与的“1+3+N”治理模式,让“小细胞”焕发大活力。

2021年,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02件,解决89件,为群众提供健康义诊、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等1700余人次,开展创文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

法治为本  开展“平安法治大宣讲”

十堰市竹溪县扎实开展政法干警平安法治大宣讲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暨平安稳定突出问题“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县委书记亲自出席大会并授旗,400余名政法干警充分发挥维护平安稳定主力军作用,全覆盖包保317个村(社区),宣讲平安法治知识、摸排化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开展代办服务,指导运用社会e治理平台。

坚持重心下移,谋划“八五”普法开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社会治理疑难杂症,让责任在一线落实、任务在一线完成、成效在一线彰显,补齐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短板。

德治立基  “家规家训”促推乡风文明

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家风德治”作为一剂治理乡村乱象的中医药方,引导城乡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采取政府引导、试点先行的办法,深入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形成了“人立言、家立训、族立规、村立约”的创建与管理模式,让家规家训融入村民的生活,通过讲身边好人故事、树家族红黑榜,族群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达到了带动一姓族人,影响一方乡风、民风和政风的效果。

2020年度,竹溪县基层社会治理德治示范乡镇中峰镇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自治聚力  探索“协会治村”新模式

积极探索乡村自治新路径,推进“协会治村”新模式,强化基层治理力量,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采取“矛盾调处、协会先行”的方式,充分发挥协会成员植根基层、信息灵通、反应快捷、效果明显的调处优势,有效化解老百姓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为维护一方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1年,兵营镇四条沟村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智治添翼 深度融合“智能科技”

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创新。县域跨部门大数据中心平台应用模块不断拓展,集成物联、视联等感知信息,提高数字化条件下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聚焦“雪亮工程”服务化、实战化、智能化,不断升级硬件设施,建设A类高清视频头1945个,集成“微视频”6217个,新建智慧小区19个,完成城镇“智安小区”改造12万平方米,实现了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新建2643平方米的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设置指挥调度中心和16个专业调解室和功能室,镇村两级全面创建七无“枫桥式”村居,工作清单化、清单指标化,压实网格服务职责,将大量矛盾纠纷和初信初访就地化解。

十堰市竹溪县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竹溪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来源:十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