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改革

-2024-

03/27

06:00

建立“一案一专班” 逐一梳理案件线索 武汉去年以来侦破命案积案三十一起,抓获命案在逃人员六十二名

3月11日,随着犯罪嫌疑人胡某被押解回湖北武汉,一起29年前的命案积案告破。这是武汉警方今年以来破获的第4起命案积案。

命案必破、积案必清。2023年以来,武汉警方按照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部署要求,全力践行“市县主战”,共破获命案积案31起,抓获命案在逃人员62名,其中案发时间最长的达30年。近日,武汉市公安局命案积案攻坚工作专班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

一案一档 不破不休

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中,武汉警方组织全市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刑事技术、物证保管等部门,梳理案卷500余份、清理物证200余件、核对案件资料千余份,发现有价值线索30余条。

江汉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范艾果负责翻阅辖区命案积案案卷材料,分类建立电子化档案并制作阅卷记录。根据他梳理出来的线索,3月11日,潜逃29年的胡某在广东中山被抓获。此前一周,江汉警方在山西某地抓获犯罪嫌疑人闻某,破获一起25年前的命案积案。

“命案积案年代久远,线索有限,侦办难度远大于一般案件。”武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杨杰说,武汉警方建立“一案一专班”机制,定领导、定责任、定方案,市、区公安机关同向发力、不破不休。

1995年8月19日,青山区一男子在家中被害,王加国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民警之一。28年来,王加国的岗位几经变动,但他始终牵挂着这起案子。2023年4月,时任刑侦大队负责人的王加国依托一体化实战化工作机制,与专班民警连续摸排一个月,终于将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

技术助力 证据“说话”

2004年9月,江汉区发生一起命案,民警在现场提取到一块沾有血迹的白色木板。但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民警并未获取到其他有价值线索。

2022年底,范艾果在清理案卷时留意到这块木板,它被完整塑封在真空袋中,纹理清晰,没有发生腐烂。

经在系统中比对分析,民警发现木板上的血痕与仙桃籍前科人员李某高度吻合。2023年1月,李某在仙桃落网。

近年来,武汉警方积极推进命案积案信息全登记、物证全找回、材料全保管。“为的就是将来某一天,这些案卷物证能成为指认犯罪的有力证据。”杨杰说。2023年7月,武汉警方连破命案积案8起,刑事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事痕迹检验鉴定工作15年,何成鹏参加过百余起重特大刑事案件证据鉴定工作。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中,何成鹏运用刑事科学新技术,一周内直接比中命案积案线索12条。他和同事反复摸索研发的“新警勘”应用服务软件,为物证鉴定安装了“加速器”。

近年来,武汉公安刑事技术部门积极推进刑事技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联合攻关,化解刑事技术难点堵点问题,适时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骨干破案会战,为命案积案攻坚打开突破口。

数据赋能 持续攻坚

2023年5月,武汉警方接到协查请求,称安徽宿松警方侦办的一起命案积案受害人疑似武汉市新洲区女子马某。武汉警方迅速组建专班参与调查。

案件发生在12年前,证据有限。两个月的时间里,专班民警洪洲与同事不断走访、摸排,整理出的材料摞起来近1米高。最终,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胡某,串并案件3起。2023年7月25日,胡某在新洲区落网。

“当时侦查手段较为单一,数据壁垒尚未打破。”杨杰说,武汉警方按照“不间断、长期盯、定期碰”思路,逐案复盘研究,将新兴科学技术与传统侦查手段有机结合,持续攻坚。

命案现场发现的4份残血血痕,汉阳警方每年都会拿出来重新比对。2022年6月,其中1份血痕比中河南平顶山一男子。汉阳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周村寒和同事前往平顶山,翻阅档案核查嫌疑男子身份。

“整整一面墙的柜子里收集了上万份档案。”周村寒和3名同事边翻找边比对,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某身份。2023年7月24日,民警在武汉将王某抓获。经讯问,王某交代了其伙同他人3次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不久后,其同伙落网。


稿件来源: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