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设

-2021-

01/25

10:03

借力互联网+,做强武汉社矫教育品牌

武汉社区矫正“周四有约”云课堂自2020年6月25日19:30准时开播以来,共在线直播28讲56课时,全市81000多人次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在线观看25万余人次,回收有效问卷累计6600多份,“周四有约”云课堂已成武汉特色的社区矫正教育品牌。

突出专群结合 优化讲师“智囊团”

一是密切部门协作。发挥“蒲公英回家”的载体作用,密切与公检法司、妇联、团委、高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充实“云课堂”实践经验丰富的社区矫正实务工作者力量,对接社区矫正对象实际需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专业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是发挥人才优势。依托武汉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进一步整合武汉社区矫正讲师团现有资源,丰富“云课堂”专业门类结构,围绕社区矫正教育工作任务,广泛吸收律师、志愿者以及高校院所心理学、职业规划、社会学、法学等方面优质师资,集思广益共同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有效提升了教育帮扶质量。

三是吸纳专业组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组建由原武汉市社区矫正讲师团为载体,团体心理辅导师、督导师、助教等构成的项目团体,保障在线教育工作稳定、有序、高效运转。同时,市社矫局建立三级审核工作机制,严把课程和讲稿意识形态关,采取市局考评、工作对象考评、机构内部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授课讲师和内容等进行多维度评估,有效加强了“云课堂”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聚焦需求导向 提升矫治“疗愈力”

一是多样课程“频上架”。追踪时事政策,设置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社会关系改善、创业就业指导等课程版块。紧盯普法宣传,及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在线学习社矫法和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其加深认识和正确理解,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定。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民法典、社会公德、红色教育、禁毒宣传、垃圾分类等教育课程,充分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极大地拓宽了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内容的边界。

二是疫期“治心”显真情。把握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重点,讲述疫情下各项社区矫正管理规定,强化社矫对象特殊时期的在刑意识。结合疫情期间开通的全市社区矫正疫情防控定向心理援助平台,归纳梳理“疫情期间心理恐慌、失业对象存在的焦虑、复工复产的防护”等共性心理问题和重点心理症结,有的放矢讲授《复工复产下的心理调适》、《职业发展与就业》、《如何激发积极情绪》等内容,帮助他们科学理性对待疫情,合理宣泄负面情绪,为社区矫正对象关注的焦点问题提供解决途径,起到良好“治心”效果。

三是课后反馈“有温度”。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在线参加云课堂已形成一种习惯,“周四有约”云课堂已深植社区矫正对象心中。在快餐店工作的社区矫正对象白某,特意在手机上设置了每周四晚19:20的闹钟,并及时在朋友圈中分享心得。67岁的社区矫正对象尹某从未迟到早退,即使在医院打针,也借用医生手机及时观看了直播。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在心得体会中有感而发“‘周四有约’让我幡然悔悟,个人渺小的愿望就像是一粒沙子,我会重识自我回馈他人”。

坚持标本兼治 做好矫治“加减法”

一是多重验证“促监管”。通过每周四“云课堂”的固定模式,采取“实名扫码登录+人脸识别监课”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进行有效确认,对报到时间进行精确记录,有效杜绝了虚学、替学等不良行为,在刚柔并济中防止了漏管和脱管等现象的发生,实现了执法监管工作的全方位和远程化。

二是“线上线下”互补充。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线上教育反馈情况,与“中华魂”、“爱粮节粮”、“律师喊你种草”等线下主题教育和心理矫治等活动相结合,构建“集中+分散”、“主题教育+实践参与”的线上线下教育矫正“立方体”。全年对社矫对象进行心理辅导33360多人次,积极减少心理危机隐患,提升教育矫正质量,进一步打开了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

三是多点开花显成效。2020年以来,市社矫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不断探索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方式方法,致力构造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武汉社区矫正教育模式。推出“蒲公英回家”项目,深化社区矫正“内视观想”1+10工作法,研发社区矫正实时监管教育“在矫通”APP等,推动教育矫正工作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