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设

-2022-

09/29

04:14

标注数智新高地 武汉法院践行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风起云涌,破冰潮涌,数字化时代催生前所未有的机遇,智慧法院4.0建设正当其时。

如何充分借力互联网引擎,加速推动公平、正义和效率?近五年,武汉法院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从历史档案数字化扫描的“初级应用”,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立案信息、法律文书“一键回填”等数据的“深度应用”,再到类案智能检索、送达地址有效性分析、证照信息标准化提取等“智能应用”、现在的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科技与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完成了精彩“四级跳”。

武汉法院正奋力践行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2022年,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入选“全国机关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单位”“全国法院司法链应用试点单位”,获批建设湖北省法院系统首家“数字档案室”。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

“移动法院”足不出户“掌上办”

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网上送达……以往打官司需要跑好几趟的事,现在只要在手机上下载 “移动微法院”或“律师服务平台”,这一切可足不出户完成。

近年来,武汉法院秉持“人民至上”理念,致力于通过信息化建设,破解当事人“缴款累、退款难、奔波忙”难题。

2021年,青山区法院第一时间启用“诉讼费管理系统”,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码上办”,从扫码缴费到领取发票,仅需10分钟。7月,经开区法院打通案件管理系统、财务监管系统、银行系统三大平台数据端口,在全省首推“执行款转执行费+免收条+退费全程网办”工作模式,开出全省首张执行缴费电子票据,当事人不仅案款缴退不用跑,还能有效避免票据丢失的风险。

9月,武汉两级法院全面推行“胜诉退费”机制,由之前的“当事人申请退”升级为“法院主动退”,由以往的“线下办理”改为“线上流转”,仅需3个码,即可实现诉讼费缴退码上办。

“一旦立案成功,当事人就会收到一条短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点开链接里的缴纳诉讼费通知书,会出现3个码,扫第1个码可以缴费,扫第2个码可以开电子发票,扫第3个码填写退费账户确认信息。案件生效后,无须当事人申请,系统会自动结算、退费到当事人填写的银行账户,非常方便。

全市法院系统大力推进“平台+智能”建设,实现批量在线立案、智能送达、在线庭审、文书自动生成、电子签名盖章、上诉案件卷宗电子移送、一键归档等功能,全面探索无纸化办案模式,实现了案件信息存储从“故纸堆”到“数据堆”的迭代升级。

2022年1月至8月,武汉法院网上立案率达到89.33%,网上立案2日内办结率100%,电子送达率85.18%,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的诉讼模式,建构起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极大满足了群众的司法需求,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添科技动能。

精准+深度进阶

司法大数据拥抱“数字高铁”

如果说将程序性工作、部分实体工作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版”,那么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科技手段提升审执质效、落实审判公开、加强审判监督就是信息化建设的“进阶版”。

借助电子卷宗OCR识别、常用文书模板自动生成、法官“左看右写”文书撰写等功能,系统智能提取关键审判要素,自动回填到裁判文书,文书制作效率较之前提升了30%以上。

洪山区法院深度应用智慧审判系统,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展现案件信息,提供卷宗材料的目录检索、全文检索、阅卷笔记检索,帮助法官高效阅卷。

汉阳区法院建立“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类案检索前置”制度,规定法官应当对拟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进行大数据类案检索。汉阳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检索前置的目的主要是为法官提供更加精准的案例参考,在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前作出正确司法判断。” 该项机制推行以来,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类案检索率达100%。

为提升类案检索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武汉中院进一步深化对司法数据的应用研究,让检索系统自动关联本案诉状、阅卷目录、开庭笔录,与案由、金额、情形等案件相关联高频率词汇自动匹配,精准率大大提升。有法官称,“以往输入五六个关键词,会出现大几千甚至上万条信息,如今系统获取的匹配度更高了,筛选出来的信息更精准、更有参考价值。”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司法数据也大有作为。东湖高新区法院创设“光谷司法快线—司保通”智能法务法律风险评估系统,将司法服务从事中(审判)和事后(执行)向诉前延伸,按照涉案数量分为一般、中等和较高风险等级发出预警提示,助力市场主体防患于未然。

据悉, 8月中旬该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收录市场主体2322家,涉及案件2813件,共受理企业和个人涉法涉诉类诉求131件次,均在5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

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断提升司法大数据的分析运用、辅助决策水平,将是未来法院信息化工作的主攻方向。

区块链+司法公开

提升“信”与“力”

8月29日,工信部正式批复,支持武汉市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区块链被列入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重要部分,有序推广应用。

早在2021年底,武汉法院已然迈开“追链”的步伐。

当时,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武汉中院开展司法区块链应用试点工作。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建设的要求。

“我们的目标,是要深化司法链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全面应用,从业务数据存证验证、高敏感可信操作、智能合约应用三个方面,实现司法公信力的大幅提升。”武汉中院办公室副主任韩伟表示。

据了解,区块链技术具备全程留痕、实时记录、去中心化、防篡改的优势,从源头上实现了网络行为“上网即留痕、留痕即可溯”。

“作为一项技术,区块链在各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并不神秘。”韩伟解释,比如法官发给当事人一份判决书,上面就会带个链码,扫一扫,所有信息都会真实呈现,任何人都无法更改。“区块链的最大效用,就是规范审执工作流程,提高司法活动的公信力。”

2022年9月,武昌区法院首次运用“区块链证据核验”技术,开庭审理3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实现了武汉法院区块链审判应用的“零突破”。

同时,武昌法院还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区块链验证平台建设,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运用区块链技术存证、在线提交电子证据,共同推动解决金融审判电子证据认定难题。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法院将着力攻坚司法区块链核心技术,实现更多司法链应用场景从理论走向实务,让信息技术切实促进审判能力现代化,真正服务司法政务、服务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服务司法廉洁。(来源:湖北日报)